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保险公司热盼混业经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 03:3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于扬

  “让混业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可能是当下各大保险公司老总们心底的一个共同声音。不仅是想在资产管理业务中扩大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例,保险公司现在更想要的是直接斥资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招致麾下,实现银、证、保业务的综合经营。

  记者从刚刚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看到,对混业经营的热望,各大保险公司都已是迫不及待。

  与目前28万亿的金融资产总额相比,保险业的资产总额不到1万亿,还不及1/28。论规模,保险业还很难做到能与银行、证券平起平坐。因此,“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成为保险业从上至下的一个主题词。但是到底怎么“加快发展”?这次会议上,各大保险公司老总们在分组讨论会上的论调高度一致,即再沿袭传统的老路是不行的,简单的外延式增长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保险业的发展需要新思维。

  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超说,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保险业的良性发展。中国人寿总经理王宪章为公司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思路,即在保险产业群之外,构筑一个金融服务的产业集群,换句话说就是实现银、证、保业务的综合经营。他的设想是以旗下的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为基础,密切关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积极探讨进入其他金融服务领域的时机、途径和运作方案,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向其他金融服务领域渗透,确保在政策允许的时候能尽快实现资产管理、银行、证券等金融业务的综合经营,并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老总们都回避了“混业”的提法,而是用了“综合经营”这一新词。中国人保控股总经理唐运祥说,不解决“综合经营”,保险业做大做强就非常困难。他给出了如何“综合经营”的更为成熟和具体的建议:应该允许在控股公司下面设立若干个专业子公司,从事各自的专业业务,比如证券、基金等等,并且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而关于混业经营的资金来源的问题,分组讨论会上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新办法。一位保险公司老总用“创业资本”一词来定义实现混业的资金来源。他说,这同样是保险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根本问题。他认为,除了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外,还应该允许集团公司减持对现有子公司的持股比例,而没有必要保持现在的绝对控股,这样才能保证集团公司拿出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其他领域。同时,减持的资金也应该允许不必全部拿到社保资金里面(因为按照现在的规定,国有股减持的部分要用于充实社保基金),而应允许控股公司用这些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到保险以外的其他领域,比如银行、基金、证券公司等等,以这种资本运作的形式实现集团利润的稳健增长,并且实现投资者股权结构的优化。

  从综合经营的对象来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无疑被保险公司视为最有价值的一块“肥肉”。虽然一些证券公司存在着保证金亏损等等直接或隐藏的各种各样问题,但从保险公司老总们的讨论中,记者看到,这些似乎并不能构成多大的障碍,关键是要借此获取证券业务经营的一块金牌照。而收购资本金只有几十亿的基金公司更是被保险公司认为是不在话下,据悉,几家大的保险集团多都将此计划列入公司的发展规划书内。

  除了提出在组织形式上的混业设想,一位保险公司老总还就产品上的混业创新提出建议。他认为,应该推出保险证券化的产品,比如允许保险公司发行债券等,吸引企业的富余资金,并交给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去运作。他认为,这种产品一旦推出,就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完全有可能超过目前的寿险产品和许多投资联结类产品。

  无论是被称为“混业经营”还是“综合经营”,银、证、保之间的业务渗透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在保险业在向银、证探足的同时,证券公司也在暗渡陈仓。据了解,一些券商早就拿到了保险经纪业务的牌照,这在业界已经不是秘密。而保险业所谓的新思路也不过是反映了,保险业面对日益膨胀的发展势头、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格局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