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二○○三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 11:07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第五部分预测和展望

  一、2004年国际经济金融趋势展望

  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稳中趋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均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快于2003年,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2月的最新预测数为4.6%,高于2003年0.9个百分点。

  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和商业投资增长较快,经济有望保持继续上行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经济2004年增长4.6%,比2003年高1.5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略显逊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1.8%,比2003年高1.3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出现好转,投资和出口增长较快,但由于消费增长未明显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日本经济2004年增长2.1%,比2003年低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的预测较为乐观,认为日本经济2004年增长将快于2003年0.5个百分点。

  世界经济总体好转使各方对2004年全球贸易增长趋于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均预测2004年世界贸易比2003年有大幅提高。

  2004年,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态势将根据各自经济增长状况有所调整。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2004年1月28日宣布维持1%的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没有再使用利率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低水平的措辞,而是改为“仍有耐心”。鉴于英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居民消费尚无减缓迹象,消费者债务规模日益扩大,英格兰银行于2月5日宣布将官方利率从3.75%上调至4%。同一天,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由于欧元区经济只是逐步复苏,且物价比较稳定,欧央行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目前的货币政策态势。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良好。随着世界经济趋好,国际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同时,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跨国公司加紧进行全球布局调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趋势仍在延续。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贸易不平衡状况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可能对我国敏感行业的成本和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二、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2004年是建国55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综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改革和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新的挑战,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但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价格上涨加快、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投资总规模偏大、煤电油运紧张程度加剧、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发展不平衡、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重等。

  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为7%,这一预期目标有利于保持宏观调控目标的连续性,并有利于在“求真务实”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上,有利于搞好宏观调控。预计2004年全年CPI将上涨3%左右。其中翘尾因素影响CPI上涨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和政策性调价因素估计会影响CPI上涨约1.0个百分点。此外,还存在难以量化的价格上行压力,一是2004年经济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物价总水平的进一步上升;二是2003年粮食等食品价格涨价的滞后影响会逐步显现,推动其他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三是2003年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滞后影响。2004年我国物价也存在下行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汽车、家用电器、药品等价格仍继续保持下降的态势。总体上,2004年影响价格上升的因素多于影响价格下降的因素。

  三、2004年我国货币政策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依据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健全金融调控机制,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的基本思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中供求变化的新特点,特别是物价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及时采取预调和微调措施,不断改进中央银行调控水平,加强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避免“一刀切”。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防止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考虑到2003年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滞后效应,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和新增贷款规模应低于2003年的实际水平。预计M2和M1分别增长17%左右,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

  (一)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防止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又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合理资金需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趋势分析,继续采取中央银行票据和债券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适时调节流动性;加强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综合发挥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的功效,保持基础货币的合理增长。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当前应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密切监测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利率结构。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密切观察分析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协调本外币政策,改进现行结售汇制度,积极培育外汇市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四)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加强信贷运行监测,逐步建立钢铁、汽车、电力、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与基础产业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和政策引导。引导商业银行着力调整信贷结构,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的建设项目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助学、增加就业方面的贷款支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支持扩大就业。

  (五)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继续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改变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过低、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加快发展货币市场,推动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各类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积极推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协调发展。加强对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动态监管,监测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防范跨市场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六)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2004年1月,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其补充资本金。这次改革最注重的是注资与深化银行内部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结合起来。中国人民银行将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严格监督这两家银行各项内部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确保实现这次股份制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同时,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严格把关,服务至上,认真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资金支持工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其他金融企业的微观机制改造。

(摘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0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三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目录

  二○○三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摘要

  二○○三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

  二○○三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

  二○○三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节版)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