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厂家所谓的全国统一售价,难道是个“幌子”?现在,如果你想快点买到广本新雅阁轿车,就要比原价多交3.4万元加急款,买别克凯越要加价四五千元。买车加价,这是谁定的规矩?本报记者作了一番调查。
经销商:最大受益者
买车加价,经销商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经销商也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买车收加急款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愿交这个费的买主,可以排队等车。由于车商效益并不稳定,在淡季或产品定位不好时日子就难过,哪怕在旺季也有热销车和卖不动的车。对于遭市场“冷遇”的车,经销商不得不“割肉”售车,自动降价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对于那些紧俏车,经销商当然要多赚点钱了。加急款也会随行就市,一旦市场上车源充足,加急款就会烟消云散。此外,由于一些厂家新车产量低,提供给经销商的额度少,而投资几百万元的车行每年开销比较大,只能从单车效益上“补”数量上的不足。据悉,广本每年提供给特约经销店的车辆仅600台左右,因此旗下热门车加价现象最多。
买车加价现象刚露头时,有消费者以为这是商家和厂家联合“唱戏”,故意向购车者谎报“某种车型今年产量不大”等信息夸大供求缺口,使性急的购车者多掏腰包买车。实际上,在购车过程中车价和加急费的发票是分开的,购车发票上依然是厂家所公布的全国统一价格,而加急费则以装潢费、服务费、零部件费用等名目开发票,其收益是经销商的。
生产方:自称受害者
新车受到加价“追捧”,本以为汽车厂家对此心存窃喜,没想到厂方也自称是受害者,说加价损害了自家品牌声誉,一分钱没拿到却当了“冤大头”。广本一高层人士指出,除了经销商热衷加价外,还出现了“黄牛”炒车的苗头。一般来说,厂方根据订车者信息向商家发送车辆,不会有多余的加价车额度。但如今常有同一个人到不同经销店订车,然后中途要求“弃权”,以某种价格和商家或急欲购车者达成转让协议,这成为加价车的主要来源。
目前厂方也开始采取措施堵漏洞。广州本田决定增加给特约经销商的车辆额度,但不允许中途改变实际购车者,否则这个订车额度自动取消。上海通用对特约经销店采取以客户满意度为主的评价体系。因为加价往往会让顾客心存不快,如果特约经销店为求加价而惹恼了顾客,当年返利和下一年度提车额度会减少,赚小便宜就会吃大亏。此外,通用还推出赛欧换凯越的举措,让“回头客”能更快拿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加价势头。
消费者:屏得牢就赚
明知这是多出来的钱,但急于驾新车的消费者还是有点屏不牢。近两年车市加价现象不绝,最高的一辆车加价6万元,加急费是车价的四分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购车者担心所在城市汽车牌照开始收费或涨价过高,因此想尽快拿车上牌照。另外也有跟风心理,怕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加急费以后越收越高。其实,轿车是一种不断“贬值”的商品,同等配置的轿车一年就可能降价上万元,产品质量还会有明显提高。只要我们稍微耐下点性子静观其变,加价风就吹不动了。
本报记者秦武平
买车,为啥要收加急费?本报记者纪海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