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预警通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 09:46 中国经济时报

  ——未来1-2年我国存在着产生较大范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2003年我国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物价上升趋势。前9个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7%,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月又上涨了1.8%,而11月份这一数据则达到3%。那么短期内如此快速上升的物价走势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

  一家之言韩凤芹

  理论上说,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以及理性预期型等。但是,从历史经验看,通货膨胀通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很难清楚地判断出每一次通货膨胀到底是由哪一个因素引起的。概括地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一般都是由成本、需求以及理性预期等因素综合作用而成。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看,以下几个因素将成为产生通货膨胀的诱因:

  (一)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

  1、从生活资料看,通常来说,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食品等生活资料的消费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37.7%,而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仍高达46.2%。也就是说食品价格仍然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据统计,与上年同期相比,2003年前9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构成中,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2%,而非食品价格下降了0.2%。那么粮价及食品价格上涨不仅直接增加了广大居民的日常消费成本,还会间接带动其它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引起其它商品价格的上涨。从我国历史看,1985年、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首先由于上年或当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引起的。

  那么此次粮价上涨能否引起通货膨胀呢?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粮价上涨是短期的而且粮价上涨将会增加农民收入,对经济增长有利。我们分析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时发现粮价上涨更多地是未来存在粮食供给减少的市场原因,是商品的供应短缺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导致农产品供应短缺的原因又在于: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粮价连续几年下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已经连续3年减少,产量也逐步递减,近年来每年国内的粮食产量都不能满足当年的需求。据测算,要确保粮食价格稳定,粮食的产量必须在2003年的基础上提高15.5个百分点。而根据历史数据,中国的最丰收年份粮食增长也不足11%。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和出口却稳步增加。所以可以说这种市场供应短缺的趋势导致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再从国际粮食市场看,粮食供给也呈下降趋势,全球的粮食库存占当年消费比例,从2001年的19.6%降到2003年13.9%,下降了6个百分点。国际国内粮食市场都表明,未来2-3年内粮食供给呈短缺态势,我国粮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除了粮食价格上涨外,造成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另一个因素是公用事业部门服务价格的上涨。2003年相当多的地方调整了煤、电、气、医疗等服务项目的价格,使得服务价格在前三个季度上涨了2.2%,服务价格的上涨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0.5%。当前负责提供电、水、气等项目的公用事业部门多年来以政府垄断为主,而且产品的定价也基本是在政府调控下进行的。这种带有政府色彩的服务价格的上涨此时恰好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较为“理性的”预期,即大规模的物价上涨即将形成,事实上这种涨价行为只是公用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中的一个过程而已。

  2、从生产资料看,到目前为止,包括钢铁、煤炭在内的诸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已持续了1年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内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局部投资过热。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资料统计,2003年前7个月中央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减少8.9%,但地方政府投资却增长了41.6%。三是由于前几年对电站投资的控制以及2003年以来用电量的大幅增长,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了电荒的威胁。电煤价格放开之后,煤炭价格连续两年上涨、发电成本大幅度上升,这些都为2004年电价的上调提供了市场条件。四是几个主要经济体近期经济复苏迹象给原材料行业带来较大的需求,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影响了世界商品价格水平进而影响国内价格水平。从以上几个因素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强劲增长对铁矿石、原油、棉花、钢材、水泥、部分有色金属、电力等生产资料的消费大量增加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回升且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短期内也难以得到控制。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造成的货币供给过多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实际上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会增加货币供应。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从近期看,政府通过加大对外采购力度,外贸顺差有所减少,2003年前三季度外贸顺差只有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0多亿美元。而巨大的外汇储备的运用仍然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截至2003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40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8%。此外,从世界经济看,一方面,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的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也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三)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是加速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公众都是“经济人”,他们通过掌握大量的信息形成一种“理性预期”后,政府的政策效应将被理性预期所抵消,此时适度的通货膨胀将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而升级。某个领域物价的持续上涨本身将会导致一种市场秩序的混乱,如在涨价过程中,事实上一些原材料并没有涨价,即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并没有增加,但在一种整体涨价预期的情形下,就会产生搭便车行为,从而形成整体上所有物品涨价的事实。如伴随着粮价的上涨,全国各地各类化肥平均涨幅10%~20%;2003年10月后尿素价格从1200元/吨左右迅速升至1600元/吨,市场零售价格更达1700元/吨。氮、磷、钾肥的基础原料价格也以相同的幅度上扬。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对化肥的生产、运输给予了税收优惠和一些行政干预,但2004年化肥市场价格依然未见回落,有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如果此时政府单纯的限价可能会导致厂家继续增加存货,反而加剧化肥市场价格的上涨。

  总之,从以上几个因素看,2004年物价上涨趋势仍将存在,如果无重大外力作力,未来1-2年我国存在着产生较大范围通货膨胀的可能。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科所)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