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市场流传一种说法:基金在打盹。这就好比说足球队员在梦游一样,颇有批评基金投资不积极的意味。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基金的业绩大多落后于基准指数,比如,31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上周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基准指数的只有8家,最近一月也是如此,大部分基金成绩在市场平均水准之下。
比较去年基金全面大幅超越指数的风光,今年以来基金的总体表现确实逊色了不少
。因此,打盹的说法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尤其是在股指节节上扬、热点全面开花的市场形势下,基金的表现就好像温开水。心急的投资者便免不了有些埋怨。不过,基金真的开始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吗?从记者与多位基金经理交流的情况来看,未必如此。
基金经理们坦承,对于最近的部分市场热点,例如某些涨势凌厉的低价重组股,他们的确没有太多参与,这也是导致部分基金未能跟上指数的重要原因。但是,这并不代表基金经理无所作为,相反,他们对于市场热点是十分关注的。深圳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对最近十分活跃的深圳本地股,他们曾进行过详细调研,但调研的结果显示,所谓的大规模重组大多还停留在规划层面,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影响还很难判断。对于基金而言,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重组题材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风险。因此,他们的决定是,只用少量资金进行策略性的跟随,不进行大规模参与。由此看来,基金的眼睛还是睁着的。
那么,醒着的基金到底在干什么?研究、发现、挖掘,这是基金经理们强调最多的词,成长和价值成为研究的主题。他们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做得越来越细,研究的眼光也放得越来越远。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看2003年,也不仅看2004年,最少要看到2005年。同时,他们也在调整投资策略。去年集中投资于五朵金花的局面今年可能不会重现。大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今年将是轻行业,重个股的一年,在宏观经济进一步走好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可能涌现出优质企业,抓住各行业中的龙头将是基金今年的一种主要投资策略。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有一件小事令记者印象深刻:一位基金经理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拿着手机,语调飞快地与两个通话方核对着某些数据,以至于记者与之握手道别时只能点头示意。他的神态活像一位双手护耳的拳击手,拳击手收拳的时候,往往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出击。上海证券报 叶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