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玉宝 广州、深圳报道
2月13日,在2004年广东省两会深圳专场记者招待会上,深圳市代市长李鸿忠明确指出,深圳在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中,金融总量最多。
去年9月,在一份题为《深圳竞争力研究报告》(简称《报告》)的内部报告中,深圳
市委政策研究室为深圳拟定了提高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其第一条即是“巩固全国第三大金融中心地位”。据深圳市政府知情人士表示,这是深圳第一次在内部报告中明确此意。
同样是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来自广州团的人大代表贺丹青提出议案,建议以广州为中心建设珠三角金融圈。贺表示,如果广州成为珠三角金融中心,有助于加快社会资金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并积极发挥辐射作用,有针对性地扶持粤西、粤东的经济发展。
难道在被誉为“一小时经济圈”的方寸之地,将耸立两个华南金融中心?
深圳的理由
“名正,而后言顺,再而事成。金融中心地位之争,或许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名分。”一位不愿具名的社会学者称,明确了此点,也就更好理顺各项社会经济发展决策,这也是深圳、广州共谋金融中心地位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末,深圳市政府将金融业、物流业、高科技产业作为该市三大支柱产业来发展。据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05家,其中,国内银行20家,证券公司18家,基金管理公司16家,保险公司24家,其他各类金融机构27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30家。
2000年年初,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林树森提出将广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广州的有关学者认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广州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在200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被要求停发新股,大量投资资金转涌上海,一时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深圳今后何去何从”等议论四起。
时光流转,今年2月中旬,深交所正在进行重发新股前的联网测试,深圳又迎来大新银行等3家港资银行进驻。月前,深圳市政府还拿出2500万元重奖总部进驻深圳的金融机构。
“要大胆明确深圳为全国第三大(上海、北京在前)金融中心和华南的金融中心。”《报告》在通过对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四地的横向对比后认为,实际上,深圳金融业的全国影响力、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金融的商业化和市场程度等已经达到了相应水平。
《报告》对深圳、广州的金融业情况做了对比。据社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至2002年底,深圳、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1%和5.77%,同年银行存款余额分别为4952.73亿元和7498.35亿元,银行贷款余额分别为3512.48亿元和5257.2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说明深圳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高于广州,而银行存贷款余额小于广州则是因为深圳整体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小有关。
“过去,深圳总是顾忌广州和香港,不敢明确自己的金融地位。”《报告》称,香港是全球公认的国际性金融中心,由于经济金融体系的不同,它对中国内地金融业的直接影响仍然十分有限。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金融行政管理中心,但它在商业银行体系、银行业务、证券市场影响力等方面远不如深圳发展得成熟和健全。《报告》建议,为进一步巩固和建设金融中心,深圳要构建商业银行运营中心,形成外资金融业中心,巩固证券投资中心,坚持金融创新,形成创业投资中心等。
广州的机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郭楚认为,广州是综合性城市,位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是当然的区域金融中心,再则其经济总量也大于深圳,这是历史形成的产物,“今后需要进一步确立广州的金融地位”。
然而,前述不愿具名的社会学者称,广州金融固然要发展,但如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则存在若干制约因素。
一是资本(证券)市场发展滞后,这表现在广州没有证券交易所,证券机构、上市公司数量偏少;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缓慢,机构类型少;三是受国家对区域金融发展整体战略布局的影响,广州难以发挥建立金融中心所必需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但深圳也存在产业结构性问题。”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江华说,国内政策仍处于工业化主导阶段,而金融中心是建立在城市产业发展基础上的,前几年,广州重工业、装备工业、钢铁业、石油化工抢先一步发展,而深圳则错过了这一轮发展期。此外,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要看该城市能为周边地区提供较好的金融服务,而深圳腹地不足,其产业性质也决定其辐射影响有限,这一点不如广州。
“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出现几个金融中心,不足为怪。”郭楚认为,深圳、广州两地相邻,各肩重任,均是广东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双子星座,如能处理好关系,均可发挥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功能和作用。
刘江华也表示,深圳、广州两个区域金融中心的提法不冲突。两地特色不同,各有服务对象和辐射对象,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支撑的关系。再则,香港、广州、深圳是“一小时经济圈”,应把三座城市看作一座城市,而目前深圳、广州之间的区域发展也较快,城市化程度也较高。未来,行政城市会淡化,从而演进为都市经济圈,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今后深港一体化是无法阻挡的趋势。若干年后,三城市一体化程度高,难分彼此。
“珠三角市场很大,深圳、广州不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发展态势咄咄逼人,穗深两地现在需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创造出良好的金融环境,进而共同维护珠三角的经济地位不被削弱。
对此,深圳大学金融学系主任汪争平教授表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争取名分,与其口头争论,不如务实发展。不仅要加强香港、深圳、广州之间的金融合作,从更大层面上说,更要加强工业、科技、制造业、服务业尤其物流业等方面的分工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