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遭遇原材料逼仓
近期,以铜为首的国际基本金属价格疯涨,国内市场价格亦同步上扬。专家指出,高位运行的金属价格,令国内企业遭遇到原材料上的逼仓。同时,这也暴露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制约因素已经较为明显。
去年10月份以来,国际基本金属价格持续上扬,近日,金属价格加速上涨,连创新高,并保持高位运行。前日晚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升至八年高点,铜价一度接近3000美元,终场收报2790美元,而在九十年代中期的牛市中,期铜曾升至3063美元。此外,期锡位于八年半高点,期锌升至2000年10月以来最高水准,期铝升至1997年8月以来最高水准,期铅则突破900美元,创该合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英镑计价改为美元计价以来的新高。专家普遍预计,金属价格将居高不下,甚至可能继续上涨。
高位运行的金属价格,令国内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上遭遇逼仓。上海物贸有色交易市场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对国内企业造成了三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是资金压力凸显。有色金属本来就是玩钱的。铜价从16000元涨到22000元,再涨到27000元,相关企业资金相当紧张。
二是使用金属的企业尽量按需采购,储备库存很少,加之流通企业的库存也在下降,这样,金属供应链相当紧张,原材料随时可能供应不上,令企业不得不减产。此外,一些用户可能会直接进口国外金属制品,从而打压国内加工企业。
三是利润空间被压缩。特别是下游产品为消费品的企业,其产品如涨价,市场可能难以承受,或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敢涨价。另外,如果产品用于出口,也有国外客户是否接受涨价的问题。
金源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荣金是铜期货的行家。他说,近30多年来,国际铜价最高到3100美元左右,国内铜价最高到32000元。从历史来看,铜价确实很高,但由于有铜精矿短缺和美元贬值的基本面利好支持,铜价此番上涨不能说很离谱,问题是涨得太快了。包括铜在内的国际金属价格的暴涨,从中国的角度看,确实有逼仓的感觉,因为这对中国经济确实有不利的影响。具体而言,一是压制了中国的铜加工工业,特别是电线、电缆、电器、建材等用铜量大的行业。二是中国的铜生产企业也受到胁迫。目前,国际铜精矿加工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而由于中国的铜冶炼厂产能相对原料供应严重不足,每年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铜精矿,因此,不得不接受国外供应商的低加工费。
不过,另一些专家相对乐观。上海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该协会的用铜企业,几乎都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了套期保值,利润相应锁定,铜价短期的上涨对他们没有影响。当然,从长期来看,铜价上涨肯定是有影响的。
中期公司的蔡洛益则认为,国际金属价格近期暴涨有相当大的投机因素,因为其基本面虽然利多,但近期并无大的变化,行情主要由资金推动。同时,由于金属价格跌时流通环节不愿囤积铜,而涨时各国和各企业都想多囤积,这样,许多显性库存变成隐性库存,夸大了市场的紧张程度。上海证券报记者许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