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理论和公司实践的核心问题。但是以公司控制权为主题的实证分析文献却很少,也不够深入,成为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出发,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及其效率为研究主题展开实证分析,这对深化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实中究竟是谁掌握公司控制权,对这一问题的实际考察是有关实证研究的一个主
要难点,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对公司实际控制权主体进行有效地界定。笔者通过多年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调查研究,提出假设:除个别情况外,在总体上,不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事实上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里。
本文从2002年12月31日止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1204家A股公司中,排除金融、ST、PT类公司,最后选择1066家上市公司作为全样本。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并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结果相互对照与验证。
在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股份是非流通股,在流通股股东中,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还很微弱,上市公司控制权只是在非流通股股东之间配置。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投票权的考察,只能以非流通股股本为基数。以非流通股为基数,72.62%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掌握绝对控股权,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是第二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的5.14倍,悬殊非常大,从样本总体上看,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投票权优势。第一大股东与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等问题的调查与检验,也得出一致结论。据此,将1066家样本公司按控制权主体性质划分为4类:国有性质(包括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股东),民营性质(含自然人),外资性质,非国有、民营、外资性质的一般法人股性质,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是74.20%、14.82%、0.56%、10.41%,在此基础上,本文检验了控制权主体性质与控制方持股集中度对公司绩效、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结论有:
(1)控制方主体性质对公司经营效率及价值有不同影响。若不考虑外资控制企业,在国家控制、民营资本控制和一般法人控制三类企业中,民营资本控制相对而言积极作用显著,国家控股企业与一般法人控股企业在控制权主体作用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企业的市场价值方面,市场亦对控制方主体性质做出了相应预期:对民营资本控制的企业市场的期望值明显高于国家控制和一般法人控制的企业。
(2)综合绩效评价中,外资控制企业的综合绩效最佳(但样本公司太少,没有足够说服力),国家控制和一般法人控制企业绩效居中,民营资本控制企业的综合绩效最差。除控制权主体性质外,企业的规模效应对企业的经营效率有很强的解释力,国家控制和一般法人控制企业的股本规模总体上超过民营控制企业的一倍以上,规模劣势是民营企业整体经营效率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3)控制权主体对公司的经营效率、资本结构有决定性影响,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呈现出提高的现象,不仅如此,除第一大股东之外,其余股东对企业经营所施加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是市场对企业价值的预期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显著的负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以托宾Q值表示的市场价值越低。
(4)在控制权主体控股集中度与企业经营效率研究中,发现国有控制主体控制权集中度同时与企业股本规模及企业经营效率正相关;而民营企业和一般法人控制企业这种关系则不存在,即民营企业和一般法人控制企业中,控制方持股比例的高低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原文获上市公司类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