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倾向: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
在谈论中国地区差距这一问题的时候,除了沿海与内地间的“东西差距”之外,“南北差距”也开始受到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资,华南地区(广东省)迅速发展,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传统的工业基地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机械设备老化明显,很多拥有剩余劳动力的国有企业经济不景气,在经济发展上落后了。在此情况下,东北三省在全国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16.5%下降到了2002年8.6%,约相当于原来的一半。
为了搞活已经沦为“老工业基地”的该地区,2002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辽宁省的时候,提出“东北地区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两个轮子”,受此谈话影响,东北振兴一举被列入议事日程。
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三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闻名遐迩。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东北三省作为重工业基地,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
辽宁的钢铁(鞍钢)、吉林的汽车(长春一汽)、黑龙江的能源(大庆的石油)都很有名,加之,三省农业发达,也曾是中国的粮仓地带。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这些产业背离中国的比较优势的现实显露出来,很多企业不堪日益激烈的竞争,经营业绩不断恶化。
加之,在部分以矿物资源为基础的企业和地区,资源开始枯竭。在封闭经济时代尚有竞争力的农业,特别是在进口关税随着加入WTO而降低的情况下,被迫面临艰难的境地。因此,该地区需要构筑一种符合比较优势的新型产业结构。
而且,在东北三省,国有企业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主体,比重非常高,而在市场经济这一新的环境下,反而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倾向: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
如果采用统计学上更加严密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则可以推算出,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从1979年到2002年的平均数值)与国有企业的比重(2002年)之间存在着国有企业的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则下降0.0584%的关系。
由于东北三省国有企业的比重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其经济增长率也不及全国平均数。例如,黑龙江省的国有企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为80%,与广东省的约20%相比高出60%左右,以此来推算,在这两个省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差距5.7%之中,有3.5%(=0.0584×60%)可以通过国有企业的比重之差来加以说明。
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东北振兴需要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同时增加非有国有企业的比重。前者可以通过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后者可以通过培育私营企业或引进外资来加以实现。
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在此背景下,实现这些目标的环境已经逐渐具备。实际上,政府也提出了东北振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其中也非常欢迎外资的进入,对新的投资自不用说,包括收购在内的对国有企业的出资也受到奖励。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得外国的资金,还在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2月20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