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杂志秀之《经济》2004 > 正文
 
《经济》:日资嗅觉灵敏 重新对东北兴趣大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 15:36 《经济》杂志

  文/本刊记者 陈言

  东北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令人放心的投资环境和外来投资者所需要的人才。

  几年前,在东北的一些城市,天上飘下的白雪还没有落地,已经被染上了黑色,大地总是被黑雪覆盖,东北人穿一身黑,骑着自行车在冰雪中蠕动。钢铁厂、炼铜厂烟囱里吐
出的浓烟,转眼就把人们呼出的热气也染成了黑色,让人觉得东北是黑的。

  如今沈阳都开始下白雪了。市中心的冶炼厂已经迁到其他地方。沈阳市长陈政高说∶“我保证你在沈阳住一周都不用擦皮鞋。”环境治理搞上去以后,东北人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开始恢复了信心。

  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东北的生态环境,2003年4月以后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为东北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契机。外资也在注目东北的变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刚一出台,日本企业闻风而动。日中经济协会·日中东北开发协会与东北三省于2003年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交流会后,又于2004年1月12日召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2月8日~12日日本代表团将去东北实地考察,3月30日~31日还将在鲁迅曾经留学过的日本仙台市再召开一次交流会。

  日资眼中的东北

  日中经济协会关心中国东北开发,力促日本企业与中国的交流。1月6日,《经济》在长富宫办公楼采访了该协会驻北京事务所所长斋藤圭介。

  斋藤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很大的中国地图。斋藤送给我们一份厚达六十多页的东北三省省长、省会所在市市长的招商引资讲演稿集。我们看到斋藤已经在讲演稿中的硼、菱镁石等较生疏的中文词汇上注上了日文翻译,在蛟河等地名上也画了圈,明显因为翻阅多次,他手头的讲演稿纸边已经卷曲。

  在振兴东北的政策出台以前,中国政府有意重点开发大西北。在大西北和东北的开发上,显然日资企业对东北比较感兴趣。斋藤认为:“战前有过那么一段历史,所以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地理人情更熟悉一些。而大西北就很生疏了。”

  舆论认为,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先后崛起,东北在观念上、体制上留存下来的计划经济弊端显得更突出了。东北的失业率高只是一个结果或表象,问题的根源在于东北人对计划经济的依赖程度过高。东北这些年不是没有进步,但是步子太慢,相对落后了。那么,日资企业来东北,能像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那样再取得成绩吗?

  斋藤的看法是:“我们并非不知道东北的现状。我们不是笼统地看东北,我们看的更多的是东北的人才、技术,看看哪些能为我所用。我们不是投资整个东北,而是一家一家的日资企业去找一家一家的对口东北企业交流。”

  斋藤不仅认真听了2003年11月25日的三位副省长、三位市长的讲演,还在会后反复阅读了他们的稿子。他说∶“我们希望能够共享信息。当日中两国的企业家能真的相互信任,能推心置腹地讨论在哪些领域两国能很好地合作时,我想两国合作的共同体是能够创建的。”

  日资企业已经在中国投资多年,在东北的投资也不算少,要吸引更多的日资企业去东北,现在要看东北有多么大的魅力了。

  东北“特区”

  毫无疑问,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飞跃,在于有“特区”政策,特别是外资企业看到了这个政策的切实可行,参与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南风北上,当长江三角洲也开始崛起时,已经不再是单纯地靠特区政策了,更多地是利用了长江三角洲的人力、物力资源。对这些东北人当然也看得非常清楚。辽宁省副省长鲁昕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与日资企业的交流会上,就强调在东北也建设一个“特区”。

  不过区位价值、产业阶段等等都不一样了。珠江三角洲建特区时,那里的经济还以农业为主,没有什么工业,技术水准不高,资本投入不大。主要靠生产轻工业品、日用电器,就能在处于极度缺乏日用品的内地取得巨大成功。时移境迁,长江三角洲在珠江三角洲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起步时,没有走珠江三角洲的模式,而是以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汽车等大型消费品为主发展起来的。加工业有珠江三角洲在前,高科技有长江三角洲领跑,东北单纯提出一个“特区”的口号,与先发的珠江、长江竞争,似乎显得单薄,并没有显示太大的魅力。

  东北需要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但是东北还没有把目标锁定。一个横跨工农科技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的宏伟计划已经从东三省传出。鲁昕说辽宁省要为外商提供“六大商机”,这里既包括东北具有某些传统优势的的石化、冶金、机械、汽车等产业,也包括了高新技术、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服务业、教育产业等。吉林省副省长矫正中在同一天的交流会上也说,吉林要建“五大工业基地”,依然是汽车、石油化工、高新农业、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高新技术。黑龙江省副省长刘海生更不落后,要建“六大产业基地”,其内容基本上与辽宁、吉林大同小异——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林。三个省至少在汽车、制药、石化、农业等方面完全重叠。

  东北大概是要共同把摊子铺开。没有迹象显示东北制订了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那样通过地域产业分工或集中一两个领域造就一个绝对优势的发展战略。

  除了更多地还只停留于口号的“东北大开发”这一“政策扶持优势”外,东北缺少自由资金,能引进的外资也有限。珠江三角洲主要以深圳为开端,逐步干起来的,起始阶段小资本占了投资中的大部分。长江三角洲有上海老大,其发展模式就是以上海为中心,逐步向四周扩散。但东北三个兄弟一般高,招商引资方式也大致雷同。

  日资需要什么

  日资企业十分熟悉东北,对东北的投资环境现状有切近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在东北各省,三菱、三井、伊藤忠等著名日本企业均有投资,光辽宁就已经有日本办的4266家企业。所以日资在响应东北招商引资的呼吁时,表现得十分的沉着冷静。

  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武田胜年说∶“真的要振兴东北,让大量日资企业去东北投资,我觉得有两件事应该做。第一是东北要提前把投资环境建设好。中国在入世以后,开始开放金融、通讯等领域,而且深圳、四川等地方已经做了大量的这方面的工作。东北应该加速这方面的开放速度。”武田停了一下接着说∶“第二是人才。东北会日语的人才的确不少,但缺少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如果那里有一大批受过MBA训练的人才,让外资企业去了那里就能使用那里的人才的话,外资是会十分重视东北的。”

  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辅佐岩城宏斗司也对《经济》说:“我们过去就很关注东北企业。振兴东北的交流会、座谈会我们都派人参加了,3月在日本仙台召开的交流会,我们总公司也将派人参加。”会议参加了不少,下一步是如何让三菱动心去东北投资了。

  早在1月12日在商务部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之前,《经济》就采访了三井物产中国总代表、中国日本商会副会头相原元八郎。相原非常重视收集分析东北经济信息。在1月12日的会后,相原说:“东北的石油化学产业很多,而且是属于国营的。石化是中国国家管理的产业,这方面东北如何引进外资,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同样是商事公司的日商岩井中国总代表松井胜敏十分关心东北的物流,因为那里大型的进出口海港只有大连一个,物流能否畅通,是日资企业决定投资与否的一个关键。新日铁中国总代表杉浦登则把焦点放在了东北国企的债务、富余人员的解决上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东北招商引资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日资企业已经看上东北,现在就看东北三省在投资重点、投资模式上有什么创新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日资新闻 全部东北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