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采访札记 需要的, 不仅仅是“饭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 08:27 经济日报

  能干的不愿干,想干的干不了。

  这是记者在采写这篇报道中的一个强烈感受。正是由于这两种情形的存在,才造成了一方面找工作难度增加、一方面很多岗位虚置的劳动力供需怪圈。分析其原因,社会上一个最常见的结论是广大求职者应转变就业观念,不能挑肥拣瘦,“嫌脏怕累怕丢面子”,“高不成低不就”。这种说法也有道理,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个角度,从求职者的需
求看待“选择性失业”现象,可能更有实际意义。

  就个体而言,苏州本地人或者余鹃的选择有其自身逻辑的合理性。如果他们是山里的穷孩子出身,没有经济基础,还要完成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角色转变,那么他们根本就没有“挑三拣四”的资本。但正如文中所说,他们“反正不操心户口和住房,也无所谓正式工和招聘工”,他们有条件可以从容地拒绝一些不是太好的机会。这是我国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证明,也有利于局部缓解就业重压。

  即使是民工也开始“有所为有所不为”。赴浙民工打退堂鼓,即是一例。因为民工心里会算账:好多单位开出的工资只有六七百元,相对杭州等城市不断上涨的生活水平来说,扣除日常开支以后存不下几个钱。工资低于一千元/月,对民工来说就缺乏吸引力。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可以解决一个人的吃饭、活命问题,但是解决不了一个家庭的其他负担,如孩子上学、医疗、赡养老人等。民工刘金说:“我们不怕吃苦,但是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活命而打工,还要考虑下一代的发展。”事实上,由于全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工的家乡也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发达省市的用工单位不为民工算算背井离乡的成本,不提高民工待遇,不重视对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民工当然可以说“不”。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指责民工打退堂鼓是“嫌脏怕累”?

  从表面上看,劳动力市场仍是买方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增加。但在局部范围内,却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特点,择业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权利,他们需要的不再只是能吃饱饭的“饭碗”。辽宁大学教授林木西认为,就业不仅是人生存的需要,也是增长技能、自我教育和教育下一代、实现自我尊严和价值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原来那种单纯为温饱的就业指导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提高就业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入手,对中国的就业体系和就业结构做出灵活而积极的调整,从而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此言极是。

  徐立京作者:徐立京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