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求职路漫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10:57 中国经济时报

  故事刘一雄

  作为200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和280万毕业生泱泱大军一起,在2003年岁末开始寻觅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我是北京人,就读于武汉的一所中国知名学府,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社会活动经历丰
富,原想找工作应不是困难之事。然而,竞争者数量众多以及我自身对职业的期望与设计,大大缩小了可选择的范围。

  校园招聘宣讲会

  我的同学中,除保送研究生的,大部分已于去年10月份就开始轰轰烈烈的“找工作运动”了。

  尽管教育部有规定,在11月底之前禁止企业走入校园进行招聘,但很多企业仍会选择召开类似讲座的方式变相地进行招聘活动。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是“聋子的耳朵”,复习考研的同学不会上课,找工作的同学更不会上课,所以教室里通常没有几个人。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一对一教学”,后来还被别人笑称为“比博士生的待遇都高”。

  10月至12月初,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认真上课以及复习准备期末考试上,对于找工作的体会局限于同学、朋友的讲述。此外,我自己也参加过几次企业招聘的宣讲会,还在网上投了不少份简历。

  校园里宣讲会的场面从来不亚于周杰伦的歌迷见面会,可以容纳上千人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走廊里也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在用心聆听。遇到知名的跨国企业就更是如此。一个全校性的宣讲会汇集了上万双渴求的眼睛,一场求职大战的号角就此在毕业前夕吹响,仿佛重现了2000年高考入学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

  宣讲会很大程度上是一次企业宣传活动,有些宣讲会的现场也会收集简历与初次面试。通过参加宣讲会,很多同学就已经开始了解到2004届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强势企业,弱势学生

  对于当下的社会环境,大型跨国公司基本上是最令毕业生神往的工作。然而,这样的企业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大多集中于北京、上海。我所在的武汉,只有当地的跨国公司以及进行全国范围招聘的跨国公司会来。大部分的招聘单位来自国内,包括南方几省的国有、民营企业,以及一些事业单位。

  其实,跨国公司不仅数量少,并且它的人员需求量也比较小。例如宝洁公司在我们学校进行了4个年级约20个院的招聘,面试人数成千上万,最后却只招了4个学生,据说还是近几年来招收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无怪乎有些同学对此类招聘产生厌烦情绪,称其“作秀大于招聘本身”。

  因此,真正进跨国公司的机会并不算多,毕业生们在努力争取进跨国公司的同时,必须尽力抓住国内企业的招聘机会。

  在毕业生人才市场上,企业毫无疑问地处于强势地位(我曾经应聘的一家企业自己也对面试的学生如此强调)。今年,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大多急于签订劳动合同,因为生源多,不怕应聘者不答应。对企业来说,这样可以尽量保证招聘活动的有效性,是可以理解的。

  企业的优势也反映在薪资水平上:据我所知,今年湖北省应届本科毕业生就职的平均工资水平大概在2000元左右。记得刚入校时还眼见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月工资4000元到5000元的工作。随着高校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早已今非昔比。因此,今年各高校的BBS都流行大学生就业版的“多收了三五斗”就不足为怪了。

  不幸中的万幸

  一段时间内,由于忙于自己的学业安排,以及对自身实力的信心,我对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不担心。当然,也做了点准备工作,比如准备一份漂亮并且吸引人的简历,因为简历是我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

  我不想留在武汉而想回北京,或去上海、广州一类的大城市就业。因此,2003年12月初,期末考试一结束,我就回到北京。找工作之旅由此正式开始。

  今年找工作的主流渠道是专业网站。回到北京家中,我不断在专业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同时浏览各大高校的BBS与就业指导中心,搜寻一切可能的工作机会,每天至少有12个小时泡在网上。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一切比我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很多好企业已经招聘结束,各种信息回馈也十分缓慢和稀少,我心情随之变得焦急起来。

  终于,我在网上收到了国内某电信企业的一份面试邀请函,企业还不错,但居然是在武汉面试,我赶快思考是不是有更加快捷、省钱的方法。因为这个企业是全国招聘,所以我查看了一下它的招聘进程,发现它在北京已经招聘完毕,倒是天津地区还有招聘。电话联系后,我直奔北京站坐上了去天津的火车。

  第二天参加第一轮面试时,我再次感受到了毕业生求职的困难:这家公司很看重学校声誉,因此在天津参加面试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来自知名的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幸运的是,经过几千人的“海选”之后,我顺利进入了第二轮面试。

  参加第二轮面试的人数大约只有第一次的十分之一了,面试的形式是“三对一”提问,问题围绕专业知识展开。我体会到了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后来的最后一轮面试中依然有所体现。

  面试过后,HR说结果要在12月底公布。于是我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令我高兴的是,2003年最后一天晚上,我得到了那家电信企业最后一轮面试通知。第二天我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应该说,这家公司的招聘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与我共同参加最后面试的主要是国内知名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还有几个香港的本科毕业生。我压力与自信并存,由三个地区高级经理组成的面试小组提了不少问题,既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也有个人能力与素质方面的。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出自己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

  成功就是妥协

  面试结束后我匆匆返回北京,因为不想在这样关键的阶段错失任何机会。

  回到家中,我通过朋友了解到,网络并不是一个很有效的求职渠道。于是我又开始联系几乎所有的家人、朋友,希望拓宽信息渠道。但家人并没有给我很多支持,他们认为成功必须靠自己努力。亲戚朋友提供的信息后来也被证明没起到什么作用。在就业难度不断增加的整体形势下,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继续不抱指望地不断投递简历,希望有可能参与更多的招聘。与此同时,我也必须正视现实。下面的机会不多了: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的招聘活动已经结束,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我还有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做毕业设计。老师一向对我的期望比较高,我也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

  求职是一条漫漫长路,工作依然是一条漫漫长路。有人说成功是一场马拉松,所以每个人都是在坚持不懈地去追寻它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我觉得成功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与世界妥协、融合的过程。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