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证券机构投资行为逐渐趋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10:57 中国经济时报

  汪贻文 侯正萍

  如果说2003年是机构变革的元年,那么2004年这种变革还将继续,仍会有不少一意孤行、墨守陈规的机构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而大部分机构的行为会趋同,追求高成长、高认同度的投资品种是主要模式。

  公募基金 独立潮头

  2004年,估计基金绝不会将已经树立起来的市场主流地位拱手让人,其追求最大获利的内在要求也将“逼使”基金的动作将加大,其运作行为可能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价值投资理念将一如既往。我们认为在较长的时间内,至少可以说在2005年之前,这一理念依然是市场的主流。但价值投资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尤其是在股市经过结构性调整之后,有可能出现“类价值投资”的现象。一些个股受到非理性的打压后,市场中随时存在着较多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有待挖掘。而一些基金重仓股在未来的某一时段也必然会因价值“高估”而出现下跌。

  其次,基金仓位将保持稳定,保持目前60%左右的水平较为合理。目前我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市场中潜在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为数不少,这非常值得基金借助强大的研究能力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现在的市场投资机会,以尽可能多的资金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是基金业的“共同利益”。当然,不排除基金会对持股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第三,行业选择地位退居个股之后。2004年,从行业角度来挖掘出新的投资热点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但侧重于个股的选择并不预示着行业研究已经没有价值,行业研究毕竟是最基本的。

  第四,“策略投资”的运作手法将更明显。所谓“策略投资”体现在基金对重仓股的阶段性运作上,即重仓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达到一定高位后,在市场对其价值认知出现差异时,基金将采取适度减仓的策略,以变现部分投资收益。但在价位跌无可跌之时,基金又会重新将以前抛售的筹码买入,在增持过程中也有利于使股价惯性上涨。在2004年热点可能呈现多处开花的情况下,投资者要借鉴基金这一操作手法,相应地及时转换持股品种,在介入时间控制上灵活运作,采取中线投资操作可能是最大的获利策略。

  社保基金 稳中求胜

  2003年,社保基金持仓主要集中在电力、能源、煤炭、钢铁、造纸、以及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大都在高速成长期。其所投资股票也基本上都属于绩优蓝筹股。充分体现了社保基金“一要安全、二要赚钱”的稳健操作思路。

  社保基金自入市以来所进行的投资,最为让市场瞩目的莫过于巨资申购中石化。观察其操作手法,证明了主力立足长远,波段操作,逐步推高的运作思路。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社保基金是长期看好我国证券市场,而不是一时的投资,其所投资的其它股票品种在不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也将是中长线投资。按照这种想法推测,社保基金2004年对证券市场的投入还可能加大,毕竟1300亿元的资产总额和40%的股票投资上线给了社保基金和大的投资空间。

  QFII 锋芒渐露

  如果说基金是2003年价值投资的始作俑者,那么QFII则充当了价值投资的吹鼓手。从公开信息看,公布A股投资的只有瑞士银行一家。其投资的6只A股,是市场公认的价值型个股,平均市盈率只有25倍。

  除了A股外,QFII们介入了开放式基金、转债、B股、H股。QFII带给市场的其实不只是资金本身,更多的是带来了理念的变化、市场整体的变化。在2003年,QFII初尝A股市场的甜头后,又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因素,他们的队伍将在2004年进一步扩大。如果仅以现有的10家QFII用满8亿美元的额度计算,那么QFII的规模将由现在的17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0亿元,这样的资金规模相当于国内封闭式基金的规模。

  就2004年而言,在基本面继续向好的大背景下,QFII的投资理念不会有太大变化。在选股方面,我们预计低价大盘股仍是主要建仓对象,同时对于年利润增长率可能超过30%以上的公司要特别加以关注。除了A股外,如果要跟踪QFII的操作,还须综观B股、H股以及境外新推出的中国A股指数期货的动向。

  券商 末代贵族

  2004年,券商将改变我行我素的做法,逐步融入市场,在二级市场的行为会有明显变化。

  券商过去一贯的做法是介入小盘、本地的股票,然后独自拉高。这种手法被证明太过孤立,不利于最后的兑现。如果要能做到有进有出,就必须选择认同度高的股票,这也是2003券商最大的教训。

  通过集合理财进入的券商资金则可能会采取类基金的操作。集合理财其实就等于将券商置于了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因此,如何实现委托人财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出发点,从而使其采取类似基金的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操作方式。

  券商的持股动向相对不透明。对高度控盘、大幅炒做并已经失去流动性的股票,投资者应予以回避。对因增发、配股包销被动持仓的股票则可予以关注,重点关注新型券商、地方券商的选股动向。

  私募基金 困兽犹斗

  对于2003年存在的私募基金,我们认为2004年的作为不会太大,总体以自救出逃为主。更需要关注的是2003年开始陆续回流的私募基金,应以新视角、新思路去看待这个市场最活跃的群体。

  首先,开始追求认同度高的股票。原先私募基金主要以介入某只股票,高度控盘,再联合上市公司进行项目合作等。但近两年的事实都证明了,这样的操作是进去容易出来难,最多是纸上富贵。而如果介入认同度高的股票,采取类基金的操作方式,就可以避免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其次,组合投资。要想能融入市场,拥有市场话语权,与QFII、基金、券商等超级机构共同博弈,那么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就是必须的,因此市场的机会在某个阶段会出现在局部,但总体看是多元的。

  最后,重组股的挖掘仍倚重私募基金。市场信息始终是不对称的,处于优势地位的就是这些与上市公司联系密切,掌握内情的主力资金。我们预计他们仍然是挖掘市场重组股等重大信息的主力军,但这属于个别行为,不会大面积出现。

  除上述几大机构外,2004年值得期待的还有两支重量级队伍,一是保险资金,二是企业年金。在2月1日发布的《九条意见》中,保险资金被提高到了与证券基金同等重要的地位,“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企业年金也从2003年开始陆续进入A股市场。截止2月17日,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已经出现在三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并且以“上投平衡、湘财平衡”等形式出现,与社保基金的运作模式有较大的类似。

  无论是保险资金,还是企业年金,都与社保基金具有同样的特点和要求,即谋求稳定增值。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的理性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必须重视其陆续介入的叠加效应。一定程度上说,价值资金混合推动型的盈利模式将有更大的市场。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