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淡季中有热潮涌动 广告上有报价陷阱 节后盘点随团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08:24 经济日报

  春节黄金周过去了,出游的人数和人们的旅游消费都有很大的上涨,7天的休息时间很多人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一般来说,现在是传统的旅游淡季,但旅游是不是真的淡了下来,又有什么样的新现象出现呢?本文聚焦现阶段旅游者普遍选择的随团游,略做分析。

  现象一 淡季中有热潮涌动

  历年春节后的旅游价格都要降,但今年在时间上有所提前。由于春节来得早,加上天气还比较寒冷,以及部分地区爆发禽流感,种种因素使得节后旅游市场显得比较“冷”。然而,传统的淡季之中,也有使市场回暖的迹象。国内游价格主要由吃、住、行、游等方面的成本构成,旺季对价格起决定因素的主要是酒店与机票。春节假期后半段出游人数相对较少,民航、酒店等方面纷纷降价揽客,因此团费已出现优惠。同时,由于春运前后客源的南北流向不对称等,导致某些航线部分时段空座较多,使旅游团成本有了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旅游企业也早做准备,部分旅行社洞悉先机,在节前就开始推出节后出游的系列线路,引爆节后出游热。由于今年情人节恰逢在周末假期,部分旅行社还特别推出设计富有心思的“情人节”旅游项目。

  而春节后出游的游客,也比以往了有了很大的增长。据某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一是一些企业客户,特别是电信、银行、商业、交通等春节一直加班的服务行业,节后大批组织自身员工进行奖励旅游;二是民企、外企及IT企业等员工;三是有不少老年游客,为避开旅游高峰期也都选择节后出游;四是今年学生寒假相对较长,许多父母、孩子“三人团”选在节后出游;五是不少在春节喜结良缘的新人,早在年前就定好计划安排在节后蜜月旅游:六是节后出现了一群不可忽视的游客,那便是有车一族,他们大多选择自驾车旅游。

  现象二

  广告上有报价陷阱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春节过后,上海旅游市场开打价格战,很多低价旅游线路一经推出就被游客预定一空。海南5日游800元,4天3晚香港游999元;5天4晚港澳游1299元,这些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但记者分别致电几家旅行社,发现各家旅行社香港游的广告价格虽然都是900多元,但是报价却都在1380元以上。“香港机场附加税”、委托旅行社办理港澳通行证的费用、机票税、导游小费等等收费项目,都没有包括在广告上的报价内。而且几家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不同,如果都办下来,1380是最低价了,最高的旅行社实收费用是1620元,与报价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北京的情况和上海十分类似,在网上或者其他媒体上的价格经常都是旅游中的一部分费用,游客在仔细了解后才会知道,还有120到600元不等的各类收费。“自费景点门票”、“海南政府基金”、“航空保险”、“三亚调节基金”及机场建设费等等内容。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强调说:“自费项目是有选择的,可以不参加,不过这样的团常有一定时间的强制购物。”记者从旅行社提供的日程安排看到,香港游的行程中包括“参观手表店、百货店”等项目。记者询问广告上的价格为何与实际相差如此之大,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啊!每个旅行社都这么报,没办法的。我们也有个成本啊!”

  分析一

  消费者 成熟理智

  中国经济发展,很多人刚刚有了出游的能力,却没有旅游经验,于是就会出现很多纠纷,缺乏经验的游客,很多时候会有苦说不出。旅行社的合同一定要仔细研究,购物时间是否强制,景点门票是否要单独支付,自费项目有多少,是否包含了旅游保险,食宿标准怎样,一定要规定明确,游客也要心中有数。避免有的游客事前没有弄清楚合同,事后觉得旅行社欺骗了自己,却没有法律依据。

  再如:去一些东南亚国家旅游,明明人民币在当地旅游景点和购物点很好用,但是一些地接社往往会用苛刻的比例要求游客从她们手中换汇,每换一千元人民币,游客可能被对方赚掉两三百元,而国内同去的导游不仅不保护游客的利益,还会配合地接社导游宰客。很多游客明知受到侵害,却不知如何保护自己,没留下证据,就只有吃哑巴亏了。

  由于恶性竞争出现的低价组团,造成了行程中旅行社无法兑现合同内容,在春节中成为投诉热点,那在一味压低价格的节后市场这些现象是否能够避免呢?情况也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消费者能从价格的迷雾中看透服务水平的缺失。消费者的不成熟,往往被商家所利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游已经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很多消费者会从中积累起经验,商家的欺诈行为在一次得逞后,意味着失去顾客的巨大损失。

  分析二

  商家 诚信待客

  商家将低价广告打出,主要目的只有一个,“扩大影响,增加游客,提高收入”。但这样的不真实广告,是否能达到广告主的初衷呢?一些旅行社在综合竞争力不如同行的情况下,往往会在价格上做文章,以低价为陷阱,诱游客上当,等游客上路后,才发现食宿标准降低、景点缩水、购物增加,甚至可能被强制购物。那样不仅破坏了游客的心情,也影响了旅行社的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消费者不是会反复上当的“傻瓜”,那些不以欺骗为发财手段的旅行社才会有在未来占领市场的希望。而真正物有所值的东西,也会被消费者认可。

  商家说自己也有难言苦衷。去年6月份,泰国政府为杜绝零团费,曾与中国旅游部门约定“每位游客每天在泰团费不得少于18美元”,该约定曾一度成为国内旅行社组织泰国游时都不敢触碰的高压线,但是随之带来的是泰国游的冷淡,因为报价高,有的旅行社一个月都组不到一个团。

  作为消费者来说,需要有更多的选择。

  其实不止是泰国游,就是其他出境游和国内游,不同的旅行社也会有不同的报价,有的旅行社实力雄厚,组团能力强,从交通、食宿和地接社等方面争得的优惠高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旅行社,它的报价相对来说可以低一些;有的旅行社重点推豪华游,景点更多,时间更充裕,交通、食宿和导游等一系列服务都高于平价团。报价不同,意味着服务内容和质量的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分析三

  政府 加强监管

  在市场竞争激烈而制度法规不健全,特别是消费者的经验与意识还不足以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的作用是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处理投诉,打击一切欺诈行为。如果一味地采取政府限价或行业限价,只能增加旅行社的惰性,导致效率低下、管理低下,服务质量降低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现象。只有在市场条件下才有竞争,只有竞争旅行社才会有压力,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打造精品线路,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力量不能忽视,关键是如何用好它。时下一些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把管理变成收费,平时发发文件,一年组织两三次检查,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管理效能。消费者上当受骗,也基本上找消协、上法院。这种管理出位现象和动不动就搞一刀切,弄个行业价一样,都是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的表现。

  发展中国旅游业,有专家分析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要规范市场,对有欺诈行为的旅游企业给予处罚,并将这些企业的名称公开,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保护,运用行政手段将屡教不改的企业推出市场,净化竞争环境。

  要加强监管,要求所有组团社必须向游客提供行程明细表,载明具体的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细节;对购物点的选择和购物频率也要有具体规定。对违规行为,要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最严重的可对旅行社取消其出境旅游经营资格。

  要打击违法行为,有的旅行社利用外汇差价补团差,即参团游客必须放弃“一张旅游护照可换取2000美元外汇”的权利,旅行社在获取游客的换汇额度后,到黑市上交易,将赚到的差价贴补组团费用。这实际上是违法炒汇。对这种违法行为,旅游管理部门要与公安部门配合,进行打击。

  文/本刊记者 刘洁 廖仲毛作者:刘洁 廖仲毛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