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刹住投资冲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02:20 新闻晨报

  中国在原材料行业投资过热,将引发通货膨胀风险。在昨天进行的“世界2004中国年会”上,中外经济学家均认为中国政府近期采取的调控措施很得当。

  去年夏季中国的大规模限电,将电力等能源的紧缺问题完全暴露了出来,而电力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钢铁等行业的投资急速增长。“能源问题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钢铁行业,而是整个社会生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分析师陶冬说。

  据陶冬估计,在钢铁、手机、乙烯、汽车、纺织、造船、机械、集装箱、运输等行业,今后三年的投资将翻一番,“几年之后就会发生产能过剩。”他说。

  表面上,这样的投资热度直接导致了能源紧张。从深层次看,大量的投资也就需要巨额的贷款,这就造成了信贷膨胀,货币发行过快。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次投资扩张的主体是民营企业。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民营企业能够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民营企业的钱都是贷款的。”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说。因此,陶冬认为,与别的企业行为不同,现状是:全国一边倒地搞投资开发。“如果这些企业都垮了,就不是某个企业的信贷问题,而是整个银行体系将产生大量不良资产,造成系统风险。”

  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进入钢铁及电解铝这样的重工业及化工业还是第一次,有很多是冲着价格上涨而去的。“对于资金需求量如此大的企业,一定要警惕和慎重。”陶冬说。

  高盛资深全球经济学家威尔森认为,过去一两年内,中国确实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中国政府已经关注到了这些领域。”

  最近,国家不仅对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的投资采取了调控措施,央行也将控制信贷规模。后者是国家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而前者则是政府直接以审批的方式控制微观行业。

  对此,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尽管微观的部分应该由市场去调节,但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有时候微观干预也不可避免。”他说,“但要注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政府的调配和审批进行控制,只能‘劳而无功’。”

  威尔森表示,对过热部分实施降温是十分恰当的,表面上,这样的投资热度直接导致了能源紧张。从深层次看,大量的投资也就需要巨额的贷款。“资源的错误配置,会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昨天的发言中说。

  抑制投资过热的措施中,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央行控制信贷。而问题在于,企业得到第一笔贷款后,往往需要第二笔贷款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既让企业活下去,同时控制贷款规模,不再增加不良贷款。”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朱民说,“而且要考虑用不同的贷款组合降低行业风险和企业风险。”

  同样谈到贷款结构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以更宏大的视角来观察问题。他认为,造成目前煤电邮运紧张的症结之一在于,中国的第二产业比例过大,总投资占

  GDP的比例也过大。“2003年总投资占GDP的46%,这在世界上几乎是看不到的。”与此同时,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却非常低,只占GDP的33%左右。“如果中国第三产业的比例提升,将会带来多大的发展空间。”他说。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陶冬认为,投资过热,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目前中国的汇率政策有关的。“经济是一个整体,当你把一块压住,就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他说,“或者汇率升值,或者通货膨胀。”

  陶冬认为,在中国许多市场机制已经完善的今天,资本市场的信息仍然不畅通。银行利息无法反映出贷款的价值。在银行的贷款中,资本的价格,即利息,远远低于资本的价值。而在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境外的资金又大量地涌入。价格扭曲的资本,与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结合,扩张的冲动就成了一种常态。

  昨天,央行行长周小川拒绝对人民币汇率的机制改革作出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