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管控防线死守万亿资金“泄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01:3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赵冰 发自北京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甚至直接入市都已经不存在任何根本性的障碍,只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有效性可以得到保障,政策大门随时可能敞开

  源源不断的保险资金供给也将从某种程度上打消人们对证券市场全流通,以及国有股
减持的担忧。经过多年的发展,就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两方面而言,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现在,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形势非常好,当前,保险资金运用的最关键问题不是渠道问题,而是如何防范风险的问题”。2月13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国务院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观点再度重申。

  反复表述的话向保险业传递出一个信号。吴定富的意思是,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问题,甚至直接入市都已经不存在任何根本性的障碍,只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有效性可以得到保障,政策大门随时可能敞开。

  这不能不说是给保险公司吃下的一颗定心丸。在国务院“九条意见”之后,关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讨论甚嚣尘上,保险公司像渴望食物的小鸟一样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政策的出台。现在,尽管不同公司对直接入市的时间表仍抱有不同的预期,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将各种直接入市的准备工作推上工作的前台。

  “我们将根据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节奏地批准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具体程序”。吴定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风险控制防线拉开

  可以预计,不长时间之后,保险公司的投资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除去保险公司已有的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的投资渠道之外,保险资金的境外运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间接投资、直接入市等都将被列入,保险公司将会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上的便利,提高对被保险人和股东的回报。

  但是,高收益永远和高风险相伴而生,这是资本市场上的金科玉律。监管保险公司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从来就是保险监管的第一要务。为此,在“九条意见”之后,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的方案几乎是在没有经过任何耽搁地被监管部门制定并开始征求意见。

  有关人士透露,“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尽可能地从保险资金运用的各相关环节上给予风险控制提示。包括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管理方式、投资决策管理、交易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的监督实施等多个方面。

  做最细化的风险监控

  “指引”要求,保险资金运用必须稳健,推行科学、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无疑,对于保险业很多公司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前提下,在所有上述渠道放开之前做指引的意义相当必要。

  “指引”要求,为了控制风险,保险公司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投资风险的评估和监控。

  很多人不会忘记,90年代初,保险投资市场上的混乱局面,当时由于经济增长过热,又无法可循,导致保险公司盲目投资,无约束地投资于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贷款,给保险业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保险公司至今未能彻底消化。

  中国保险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确实已经从内部机制到监管上逐步得到完善,从2000年开始的投资连结和分红产品能够有效降低利率波动给保险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但是,保险资金从1999年才开始被允许间接进入股市,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经验仍然不足。

  2003年,两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获得国务院批准成立,这为保险资金的专业化运营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保险公司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也在逐步加强,去年保监会将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比例提高到15%,为了防范风险,截止到2003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739亿中,仅有5%的资金用于基金投资。

  保险公司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已经悄悄开始。去年年初,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中心开始按照模拟法人的形式运作,实行独立核算。华泰的投资中心从一成立就被列入企业的“两个轮子”(承保和投资)之一。中国人保不久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招聘活动,引进一批优秀的投资和风险管理人员。此外,随着直接入市的脚步声近,各家保险公司都开始进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搭建和信息系统的升级等。

  但是,毕竟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不少系统性风险,“九条意见”在资本市场上的最终落实还要有一个过程,资本市场变幻莫测,专家的建议并非耸人听闻,保险公司和保监会做的准备越细化,风险才会越小。

  渠道放开和风险控制只有双管齐下才有可能避免任何一种方式不足带来的资金运用风险。事实证明,投资渠道越窄投资风险就越大。风险控制的水平越低,风险越大。2001年,基金投资的收益不错,使保险公司幸运地躲过了债市的恶劣环境有可能带来的低收益,2002年,基金市场大幅浮亏,债市的良好表现也使得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没有呈现出负值。而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差,很多公司不愿意将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其中。“这种非此即彼的投资渠道无异于走钢丝”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士说。

  QDII可能先行

  关于直接入市的时机选择问题,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有着比较极端的认识,他认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时机选择对于保险资金运用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面对目前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走势,他认为时间越早越好。

  监管部门尚没有一个肯定的答复。“都处在研究的过程中”保监会有关人士说。而对保险资金的境外运用问题,业内人士预期有可能先行一步。

  据海外媒体报道,监管着上百亿美元社保基金资产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已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希望获准将部分社保资金投资到海外市场,首先是投资香港股市。据悉,国务院可能很快就会批准这一计划。

  吴定富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据了解,在和有关部门协商后,保监会有可能先批准保险公司将目前手中的外币资金运用到海外市场,但是是否会和社保基金一起,允许投资股市尚难预料。保监会有关人士认为,保险资金运用的第一位仍是安全性。业内人士猜测,海外的债券市场也许会是首选。

  保险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外资参股,同时有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开设分公司,随后出现合资寿险公司。这些形式的保险公司的外资方在进入时大部分以美元进入。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这部分资金到2002年大约超过30亿美元。2002年底,汇丰6亿美元参股平安。2003年,保监会批准一些合资保险公司增资扩股,以及新的合资公司开设又进入一笔外资资金。2003年底,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相继在境外上市,分别筹资62.2亿港币和34.75亿美元,有着比较大的资金运用压力。

  外资方在QDII方面的优势可能更明显。中国保险公司的外资方均有雄厚的实力,有着相当长期的国际资本运作经验,对国际债市、基金市场、股市的了解深厚,同时和投资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刚刚开业的瑞泰保险公司合资方斯堪的亚保险公司即是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人之一,该公司副总裁吴家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投资需要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国际市场也是,特别是遇到危机时最能看出经验的重要性,比如“9.11”、金融危机等。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原则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的,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还有很多关系需要协调,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事宜何时能出台尚难预料”一位知情人士认为。

  投资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投资期限长,收益相对稳定,应该是保险资金一条理想的资金出路。而对于国家来说,寿险保单有着长期的后续资金的跟进,也是一个理想的融资渠道。在国际上,安联、信诺、纽约人寿、安田火灾海上等保险公司纷纷参与到对中国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当中,累积已逾10亿美元,而中国的保险公司尚不能投资于国家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平等待遇。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2月18日 第九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