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月17日,“世界2004中国年会:预测与展望”在北京举办。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分析师陶冬在演讲中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过热。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了瓶颈状态,包括交通的瓶颈、原材料的瓶颈,能源的瓶颈,也是粮食的瓶颈。
陶冬说,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并不代表能够摆脱经济周期的制约。经济从一个上升周期到一个下降周期,通常受三个因素制约。第一,劳动力。在发达国家比较明显,工资上
升迫使银行高减缩,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相当时间内不会成为一个直接因素。
第二,资本或者资金。资金的短缺在成为中国从上升周期拉为下降周期的主要因素。在中国经济周期的长度,要比其他国家长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受周期性发展规律的制约。目前中国经济到底问题在哪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过热。
今后三年,中国钢铁产能将翻一番,铝的产能翻一番,汽车的产能翻一番,手机的产能翻一番,乙炔的产能翻一番,纺织、机械的产能翻一番,集装箱、运输的产能翻一番。几年以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他说,现在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并没有太大的通货膨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中国CPI的结构中,粮食所占比重太大。也许大米的下降,就把汽车、房地产的火爆全部的抹煞掉,恰恰是最后粮价在去年十月份涨一下,中国的经济不错。
他说,中国现在的经济过热和以往的经验不同,和美国和其他国家也不一样,中国是产能过热带来的价格爆炸,不是通胀。所以,通货膨胀还会继续。中国的信贷增长和货币发行太快。这是危险的信号。
陶冬估计中国经济的过热现象将几方面呈现恶化的趋势。第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出现全国性结构性的电力短缺。一段时间时间之后,全国会有十七个省市区会出现电力短缺。
第二,出口厂家的利润受到影响,产品的价格只是略微上升,而原材料的价格很快增长,中间很多利润被吃掉了。现在中国的电视机开始涨价了,而上一轮电视机涨价是在1988年。
第三个可能出现的变化是中国出口增长可能会受到相当的影响,甚至在今年的上半年出现一定的下滑。出口商花在船舶运输的船位的时间比追订单的时间还要多,在运输上中国遇到了瓶颈现象。
第四个变化是新一轮的信贷扩张。2003年四季度信贷出现了放缓的局面,这是可喜的现象。总的来说,今后三年,中国投资将下滑,而且速度相当快。我们认为2006年第一季度时,中国投资增长可能从现在的25%降到单位数字。我们对今后两三年的趋势的判断,叫做投资上面的硬着陆,GDP增长的软着陆,消费不着陆。目前中国的经济政策性调整效果不错,因为全球经济都在复苏,中国经济本身增长的热点比较多,不仅仅是投资快。如果中国的经济真出现调整,不仅对中国产生影响,同时对世界产生影响。
他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六大增长体。去年全球经济增长是3.2%,其中中国贡献了1.1%,而美国贡献了0.7%。
第二,对全球原材料的价格有影响,中国是第二大出口国。
第三,可能出现的变化是两三年以后,中国出现的新产能给世界带来冲击。以钢铁为例,中国今天的钢铁产能是两亿吨,同时进口三千五百万吨,中国实际应用是两亿三千五百万吨,三年以后中国的钢铁产量是三亿五千万吨到四亿吨。还有就是手机,中国的手机总产量去年是一亿三千七百万部,相当于全世界的40%。翻一番不得了。这些产品如果在国内没有办法被吸收,就会打到国际市场。三年以后,我想有上百种类似于DVD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以上文字为录音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