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月17日“世界2004中国年会:预测与展望”在北京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在发言中说,中国提出“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
李剑阁说,2003年,中央在改革中第一次提出“以人为本”的“五个统筹”的新的发展观。2003年中国成功抵抗了SARS疫情的侵袭,促进中国在发展观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在SARS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新的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一下子处
于一种非常萧条的状况,宾馆也没有人了,公路也没有人了,于是人们产生很多的疑问,为什么二十多年,我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体制和社会应急体制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这么多年,我们辛辛苦苦的搞经济,轰轰烈烈的追求GDP的增长,我们人的位置究竟放在什么地方?所以,过去我们说“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我们终于认识到“以人为本”是更硬的道理。
二十多年的改革,我们对与人相关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关注不够。改革开放以前,虽然我们的物质水平非常低,但是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国曾经是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到了七十年代末,中国已经成为拥有全国拥有最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这就使得我们国家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七十年代末的人均死亡率是70岁,婴儿死亡率从195‰降到41‰。一直到八十年代,有关的国际组织,对我们工作的排序,中国按GDP的排序非常的落后,但是按健康排名,比GDP的排名要高得多。但是,改革开放并没有使公共卫生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
国际上通常有两个指标来反映和比较一个国家的健康状况,就是平均期望寿命和婴儿死亡率。我们注意到,我们国家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基本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完成的,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对全球191个成员国进行排序,我们国家的人均卫生费用是排在139位,投资的公平性排在188位,仅仅比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高一点,倒数第四。卫生的总体绩效排在144位,比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印度、巴西斯坦、苏丹、海地还要低,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的预算,这些国家人均GDP都没有中国高。
另外,统筹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很多人预言地球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部分可以在预见的未来将消耗殆尽。但是由于科技进步产生的资源节约和替代的新的方案,这个预言到今天为止没有应验。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自然资源日益恶化,空气污染严重,全球有数百个城市污浊的空气达到了危害健康的程度。
另外,由于矿物燃料的使用,生物圈已经无法的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使地球的表面温度逐渐的提高,淡水资源也十分稀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缺水的国家。1995年低收入国家有十亿人,高收入国家有十分之一没有饮水。世界资源是自然资源,没有得到根本的保护,是没有合理的制度。就是说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可以轻易的把环境资本转嫁给他人,因此世界银行2003年的报告指出,如果很大比例的人没有资产,不具备有效的言论权,那么,社会的公共机构,他们能够及时的获得的信息平衡各方的利益,负责任的实施的决议就难以实施,其结果那些避免浪费资产,尤其是环境和社会资产的政策,就不会被采纳和实施。结论就是人民知道的越多,资产浪费的就越少,所以,统筹人和自然的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应该体制改革和增长的发展和变革。
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日益贫困化的问题,最近国务院和中央联合发的一号文件,非常重视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问题,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和历史原因,可能在近时间内,城市的收入增长还会领先于农村的居民的增长,因此,城乡差距还有可能拉大。这尽管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可能还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由于时间的限制,我讲到这里。
(以上文字为录音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