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上,愤怒的杭州人点起大火,火中,是5000多双温州的假冒劣质鞋
一名东北女青年给未婚夫买了一双温州皮鞋,刚穿两三天,结婚筵席上,新郎的皮鞋开了帮,仔细一瞧,里头塞的全是马粪纸。愤怒之下,小两口把破鞋寄给了温州市长,质问:温州人拿这种劣质皮鞋坑人,当市长的脸红不红?
大量的“一日鞋”,让温州臭名远扬。与此同时,温州电器等产品也出现大量假冒伪劣,国人看温州,似乎“东西全是假的,人人都是骗子”。
1987年,商业系统开始打假。随着整顿深入,制鞋基地温州的假冒伪劣成为“千夫所指”,便有了武林门怒烧温州鞋一幕。1990年,原轻工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温州产皮鞋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鞋,几乎成了温州人胸膛上的红字。
1999年,又是8月8日,又是武林门广场,又是烧鞋。不同的是:这次放火的是一个温州制鞋人,焚烧的全是仿冒温州名牌的劣质鞋
1987年武林门广场的火焰,使温州人灼痛得跳起来,王振滔就是其中一个。
“那场大火把我们烧惨了,也烧醒了。”当时的王振滔在武汉一家商场卖鞋。“5000双鞋,一双30元,不过烧掉15万元。问题是,这把火把温州的信誉烧掉了。”
王振滔不再卖鞋,开始制鞋,想法很单纯:要把温州人的尊严找回来。他做到了:他的“奥康”鞋现已成为“中国十大鞋王”之一、免检产品,并成了被外地厂商仿冒的对象。
1999年8月8日,王振滔有意选择这一天,选择武林门广场,把打假追查到的仿冒奥康鞋的2万只鞋盒与2000双鞋,点燃了第二把火。他说:“为了这一把火,我付出了怎样的长达12年的努力啊!”
许多温州人都在为此卧薪尝胆。余阿寿是鹿城区鞋革协会发起人,在协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370多名同行在倡议书上签字:为了温州声誉,为了长远利益,诚实守信,讲求质量,不做劣质鞋,不赚昧心钱。
第二把火终究是自己给自己解气的。温州鞋的重新被认可,需要市场的检验。最令温州鞋业扬眉吐气的是:当年怒烧温州鞋的杭州人,在举办2002中国国际鞋展时,特地向温州人送去了邀请。
温州鞋以全新的面貌和阵容重收山河。全国销售量最大的30家品牌鞋中,温州独占9位。温州鞋革业总产值达280亿元,年产皮鞋6亿双,相当于每个成年的中国人都穿过温州鞋。
这一次,每双鞋的标签,都大书“温州制造”。
(吴焰)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2月16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