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纽约电 记者严恒元报道 世界著名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12日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汽车产业为本土和全球汽车制造商带来了销售和利润增长的商机,但同时也暗藏了潜在的风险。
这份题为《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势趋激烈》的报告指出,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乐观,而且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利润率,全球汽车制造商都争先到中国发展业务。不过,这些汽车制造商最终可能发现中国汽车市场的波动很大,合资企业所产生的现金流也可能令人失望。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比辛格等专家表示,许多外国汽车制造商都宣布有意在中国加建厂房或扩充设施。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60亿欧元,把该公司在中国的年产量提高到160万辆车。除外资企业外,中国国内企业也将大量资金投放于汽车生产。不断增加产能投资很容易导致供过于求,并演变成价格竞争。在产能过剩、利润缩减的情况下,部分大型外国汽车生产商可能被迫撤销在中国的扩展计划,某些规模较小的国内生产商更可能面临生存的考验。
标准普尔有关专家指出,进口配额的增加和关税进一步下调都对中国国内生产商的利润率构成压力。为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将在2006年前把汽车进口税由目前的38%至43%下调至25%。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生产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不过,中国汽车行业在这方面可能会遇到比其想像中更大的困难。零部件成本高昂,钢铁质量低下,规模效益不高,所有这些都使中国汽车业目前的生产成本较欧洲和美国高出15%至20%。
二月十二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办了中国宜兴紫砂壶收藏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俄罗斯青年女汉学家玛丽亚·扎哈罗娃随父亲在中国生活十余年间收藏的近一百件(套)宜兴紫砂茶壶。图为两名俄罗斯妇女在藏展上欣赏展品。新华社发作者:严恒元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