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深化金融改革做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如果我们负责政策制定的相关部门能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预料:2004年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年”。
我们业已看到,2003年,当银行信贷的增长速度达到23%左右时,我们从国外获得的“过热”警告远远多于我们从国内所听到的相同声音。2004年伊始,当中国政府决定动用450
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为准备上市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资本金的举措实施后,权威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也立即对被注资银行的信用等级进行上调,对中国政府的果断政策给予了积极评价。
从目前情况看,当世人瞩目的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明显加快时,决策层和理论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一步厘清思路,认真总结以往的金融改革和金融政策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尽可能地提高制度变革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金融改革中的重点,实行股份制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与经营团队间的新型公司治理结构又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能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真正形成多元化出资人参与投资的新型产权结构,将直接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从现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及近两三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看,有两点需要引起充分注意:(1)即使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新成立的股份制银行在股权结构中仍存在“一股独大”或参股人普遍为国有企业的状况,那么,这样的股份制银行就会出现体制和机制仍属两张皮的局面,这样的银行或是任由控股股东用关联交易掠夺银行而无有效的抵制手段,或是出资人的约束作用弱化无法解决内部人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等问题。(2)在改制和上市之间的关系中,一些国有商业银行明显表现出急于尽快上市、但对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资本以形成真正多元化的出资人格局不够重视的倾向。
据观察,中国现存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股权结构最合理的当属民生银行,为什么说民生银行股权结构最合理?原因就在于民生银行的股东中既没有相对控股人,更没有绝对控股人,股权分散化及股东资本民营化,这是民生银行能够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基础。有了这样的产权制度基础,民生银行才能筛选出理想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进而使民生银行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发展速度最快、不良资产比率最低、绩效最引人注目的银行。另外,从总结教训的角度看,也存在着尽人皆知的反面典型,例如华夏银行在实现股份制改造之初,由于首都钢铁公司是绝对的控股人,因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华夏银行几乎成了首钢的“钱袋子”,从治理结构、运营机制直至经营业绩,均乏善可陈。实事求是地讲,在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相当多的银行都一直存在着股份制改造并未改变传统落后的运营机制的状况。所以,我们认为,受到世界关注的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一定要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即实行扎扎实实、真真正正的股份制改造,切不可盲目追求尽快上市而做成一锅金融改革的“糊涂粥”或“夹生饭”。
前一段的金融机构改制上市还有一个事关国家利益的问题,那就是:不能让国有金融机构“恃宠而骄”,将过多的不良资产包袱统统甩给国家财政。例如,有些金融机构为了整体上市搞分账、搞剥离,将历史上形成的资金黑洞统统转移到控股集团公司身上,并最终由国家财政做财务支持承诺,这无形中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我们相信,可能而且应该找寻到一种不过度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同时又能有效利用上市金融机构对不良资产的自我消化能力的好办法。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王松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