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进行的金融改革,力度是空前的,而且只能成功,所以,在进行这样一场变革时,外界的变量越少越好。
由于非市场因素过多,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就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失效”所以中国经济一直有着“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特点。因为,宏观调控的决策者,永远无法量化那些非市场因素对经济的作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把一些能够得到的数据加以分析,对
当前的经济形势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比如,当失业率和物价水平出现双高时,就必须追根溯源进行宏观调控。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近期物价上涨加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已开始显现,对此大家的判断基本一致,经过连续几年的较快增长,中国经济再次走到了一个关口。尽管目前的通胀仍在良性范围内,但是由于中国经济惯性巨大,必须及早防范通胀,因为通涨一旦变得无法控制,就会使贫富差距更为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看,引发中国目前通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投资增长过快并引发银行贷款增长较快,后者又直接增加了市场流通中的货币,由此造成了供求失衡。二是我国对石油、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进口,人民币的弱势加大了进口成本,由此,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形成通胀的又一压力,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影响通胀的方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目前国内的投资过热。
局部投资过热原也不必大动干戈,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堪忧,所以,人民币升值的基础也就不牢固,换言之,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实施强势货币政策的条件,这恐怕是宏观决策部门捍卫汇率稳定的初衷。
中央已经反复强调了汇率政策稳定的重要性,尽管目前压力仍然较大,但只要降伏了投资过热这一祸首,就是在根源上消除了恶性通涨的隐忧,亦可为当前的金融改革创造较为宽松的空间。
作者:李学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