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展示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成就
举办世界博览会的目的往往是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的重要事件,展示人类在某一或多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等借助世博会的平台向公众展示。
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成就和参展国家先进的工业品,如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等模型;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混凝土、钢制品、铝制品和橡胶等;
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展出了德国人发明的人造染料;
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电灯塔、海底电缆、水力升降机、滚珠轴承等工业新产品首次亮相;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展出了动力织布机、水泵、车轴、电缆、火车头、印刷机、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
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都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1889巴黎世博会展出了连续显示照片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后人借此技术发明了电影机;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子馆中首次使用交流发电系统,为12万只灯泡提供照明用电,并用玻璃管吹制出字母和图形形状,这是霓虹灯首次亮相;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各种蒸汽机、电动机等新工业产品;
1900年巴黎举办“世纪回眸”世博会,介绍地铁、展示十九世纪的科技成就,并展出了大型发电机和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飞机和无线电。
1933年美国芝加哥市第二次举办世博会,较为瞩目的展品是航空研究的成就——奥古斯特·皮卡德教授的吊篮气球,它曾升到48万英尺的高空。
1939—1940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专业性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进入宇宙。
1970年大阪万国博览会和1985年筑波科技世博会,展示了二战后日本在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1986年在温哥华专业世博会上,展出了新开发的通讯产品。
1993年韩国大田专业世博会上,全面展示了韩国经济的起飞。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表现人类利用科技力量面对未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揭示出人类、自然、科技协调发展的新关系。
2.探索解决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的方法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它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展出大量新产品,明确提出科技发明和创新将成为今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1939-1940年在纽约和旧金山先后两地共同举办的世博会上,主题是“建设明天的世界”,提出了新的口号:“人类相互依存”,以今天的力量建设明天的美好世界,建立幸福的美国生活方式。
195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主题为“科学、文明和人性”,各参展国通过展示战争给人类家园和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呼吁不要战争,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提出珍惜资源、治理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1974年美国斯波坎环境博览会更明确提出“无污染的进步”。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主题是“世界河流-水-生命的源泉”,揭示出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已经面临缺水的问题。1986年温哥华专业世博会的主题是“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1993年韩国大田专业博览会上,结合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谐发展的内容,提出了“蓬勃发展道路中的挑战-新的起飞之路”的主题,在会场和展馆建设中广泛采用各种再生利用技术,会场内的马路也是用废轮胎粉碎后铺设的。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提倡在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造福人类的同时,注意保护海洋资源。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是“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参展的49个国家馆均用环保、可再生、多用途材料建成。
3.促进各参展国家间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世博会期间,各国参展展团聚集一起,相互了解、沟通和协作;各国政界、商界领导人云集,进行高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世博会主办国一般都要邀请参展国家的领导人参观博览会并主持馆日活动,或举办参展国文化周活动,全方位介绍本国情况。
世博会不直接进行贸易活动,但场内外间接的经贸交流十分活跃。各大公司也会采取多种方式展现其形象与最新产品。
4.促进举办国家和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举办世博会,有助于推动主办国经济、旅游、文化和艺术交流等的发展。1970年日本首次在大阪成功举办综合性世博会,不仅振奋了本国人民的精神,而且让世人重新认识了日本。德国将2000年世博会视作世人全面了解统一后的德国的良机。
举办世博会,有助于推动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改造,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举办世博会时所建的标志性建筑,在世博会结束后多被保留下来,标示着社会、文化、科技、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时代印记,有些已经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象征。
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展馆设在海德公园内,首次将钢铁构件、玻璃和层压板结合用于建筑中,成为现代玻璃帷幕高楼大厦的前驱。整个建筑物由钢架支撑,屋顶、墙面等部分采用大块玻璃组装,被人誉为“水晶宫”。1854年,“水晶宫”迁至锡德纳姆,用于举办美术展览、音乐会等,1936年毁于大火之中。
巴黎是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城市,留下的精美建筑也最多。艾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可称现代铁塔之父,现已成为巴黎和法国的象征。塞纳河上最美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夏乐宫、巴黎工业宫、国民广场、奥德赛宫、荣誉军人院、机械宫、博览会纪念门、人工艺术创造院以及塞纳河两岸的一些建筑物,都是历届巴黎世博会的重要遗产。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建造的原子能结构的球形展馆,象征着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至今耸立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为“天宇阁”,大屋顶层层叠加,壮丽高耸,显示了东方宫殿建筑的雄伟风格。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和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建筑再利用非常成功。里斯本为筹备1998年世博会,城市的交通、电信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举办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昆明,提前十年完成了对城市的改造和建设。
举办世博会推动了主办国家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世博会规模的扩大,参观人数也成倍增加,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630万,增加到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6400万,近几届也达到千万人次以上。各主办国都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国游客参观世博会并连带参观其他著名观光景点。举办过世博会的伦敦、巴黎、维也纳、纽约、大阪等城市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观光地。蒙特利尔自1976年举办世博会后,成为加拿大著名的旅游城市。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自1992年举办世博会后,原址改建为旅游观光景点。昆明举办园艺世博会,世博会原址全部保留,作为重要参观景点至今仍对观众开放,加上云南本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云南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热点。此外,同奥运会一样,举办世博会时,全球各大公司、企业不惜重金进行广告宣传,这不仅有利于广告业的发展,广告赞助费也已成为世博会的重要经费来源。
5.传播、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世界博览会多会展出最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为吸引观众,各参展国家纷纷采用艺术化方式或“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营造氛围。展品科普化、艺术化,将高科技寓于展示活动中。参观者可以与这些展品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科技的奥妙。世博会成为教育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动形象的课堂。
80年代中期,日本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但在科技方面与欧美仍有较大的差距。借举办1985年筑波科技专业世界博览会之机,日本大力宣传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提高,积极推动、促进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该世博会的展出内容以科技产品为主,专业性较强,但通过精心设计,很多展品可以触摸、拆卸、安装和操作。日本所有的大中小学都组织学生参观。筑波世博会结束后,改建为日本国家级科技城,成为日本的科研中心,许多大企业的高科技研发机构均设于此。
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时,三分之一的韩国人参观了世博会,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进入飞机驾驶舱模拟操作,观看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动态模拟演,亲手拆卸汽车,乘坐磁悬浮列车,探索科技的奥秘。大田世博会结束后,原址改建为科学馆,供青少年参观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