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州腾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 14:14 《中国投资》

  ○总策划尚鸣

  分析研究经济增长的权威、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教授在其畅销全球的《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经济起飞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过渡阶段,起飞需要具备3个相关条件,一是生产性投资率提高,二是有一个或多个重要制造业部门以很高的增长速度发展,三是有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存在或迅速出现,推动现代部门扩张和起飞的潜在经济效应,使增
长具有持续性质。

  以罗斯托教授的理论分析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可以说广州是一颗持续闪亮的增长之星,正处于腾飞的发展阶段。广州经济2003年4个令人激动的增长数据可以证明:一是国内生产总值达3500亿元,占珠江三角洲的1/3,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三;二是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46亿元,净增957亿元,同比增长25.5%,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汽车、船舶、钢铁、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发展后劲实足,与之配套的零部件和上下游产业链正在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三是近几年广州经济一直走在快车道上,连续6年经济增长13%左右,2003年比上年同期增长15%,创8年来的新高,未来10年还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四是内资和外资大量选择在广州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173亿元,利用外资30多亿美元,投资的稳步增长为经济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后劲提供了支撑,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广州投资设立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和2000多个外商办事机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112家落户。广州经济从整体上表现出“进入经济发展新一轮跳跃期”的种种特征。

  盘点近年来广州市的发展业绩,可以说是交了一份高增长的答卷。人们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广州的发展速度低于珠三角周边的城市,甚至比广东全省还低4%。面对挑战,广州一是加大体制改革力度,率先在全国放开市场价格,较早全面推行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推动产权多元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混合经济,构建国有企业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架构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倡导扶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三是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以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吸引大投资,进而形成高新技术聚集和研发的基地;四是坚持走工业立市的发展道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使广州的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业释放出强大活力,为广州经济腾飞积蓄了力量。经过几年埋头苦干,广州已初露新颜——按照广东1999年确定的10项基本现代化标准,已有7项提前达标;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广州市总面积达7434.4平方公里,超过上海,成为全国4个直辖市之后第5个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羊城腾飞是羊城人的欣喜,广州经济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发展态势,是多年来广州市生产力布局调整的结果,是城市竞争力全方位上升的结果。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会日益突出,广州把自己发展好,也是为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广州人已开始意识到,在未来南中国的经济棋盘上,广州经济虽然起飞,但这着棋还应走上更大的棋路。此前的努力都是这着大棋路的重要铺垫,都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广州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本刊记者尚鸣

  岁末年初,记者奔赴广州采访。车入市区,只见宽阔的公路、立交桥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交通顺畅,几年前走走停停的塞车情况彻底改变;街道整洁干净,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临街地段商铺林立,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城市呈现给人们的面貌与景象,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政府建设与管理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工作的效率和问题,体现出当地领导的政绩。回眸广州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可以看到这几年广州市委、市政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给广州带来的巨大变化,给市民和投资者打造了一个更好、更新的居住与投资环境。

  展望2004年,展望未来,已经腾飞的广州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广州市领导已从多方面着手,为广州实现1万亿GDP的发展目标扎扎实实的在运作。他们将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幸福与快乐的广州带给了市民。

  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

  “政府该干什么”,迄今,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这个问题仍然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尚无定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政府都在进行政府职能变革,政府再造、政府革新已成为世界性潮流。美国纽约大学隆瓦斯教授有一句名言:“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提倡政府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掌好舵,而不是去划桨,要鼓励和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划桨的积极性,掌好舵、不划桨的政府才是明智的政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也需要调整,其背景是社会财富应该由谁创造、由谁拥有的问题。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实现把广州市建成一个能够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两个“适宜”:适宜人居住,适宜人创业。提出了政府应该准确定位,从根本上削减政府机构配置,建立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参与者、操纵者转变为指导者、监督者和服务者,真正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将“无限政府”变为“有限政府”,让“看不见的手”逐步代替“看得见的手”。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对记者说,我讲过两句话,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一个地方的环境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投资能不能来,政府应该把精力放到环境建设上,投资环境不好不仅引不来资金,既使你千方百计引来了也会流失。推动广州今后的发展,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强化、弱化和转化的要求,建设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责任政府。勤政为民,首先是要勤奋工作,以敬业精神服务于民。在对待人民的事业上要弘扬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转变作风要落实到善求实效,以出色的成绩造福于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提高行政水平,要变“审批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在服务中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作用。要积极地把可以转让的社会职能转移到社会中介组织,更好地集中精力做好政府该做的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一个城市,他能够吸引和留住投资者的是其创业氛围和投资环境,张广宁市长足足用了10分钟给记者讲述这样一个理念——“广州市要一手抓工业的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抓环境发展”,广州市政府推出一项“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安全放心”工程,塑造广州新形象。张广宁还特意指出,城市办事效率的提高,也是让人放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会做政府的事情,配合好各方面来广州的投资者,使大家既能够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又有一个居住的环境”。

  广州作为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务实的城市,将在各方面为广大海内外投资者拓展巨大的投资空间。广州市外经贸局肖振宇局长在采访中表示,“广州市招商服务管理网络平台”的建立是广州市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广州市政府部门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招商引资和外资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程度,开展电子政务的举措。这两个平台一期工程已筹建完毕运行。

  “广州市招商引资信息平台”设有中、英、日3种语言版本,拥有4大服务功能:整合,宣传,评估,互动。平台整合了全市各区、县级市、开发区的招商项目资源,拥有全市3大资源库:项目资源库、土地资源库和大企业集团资源库,实现了招商资源信息互通共享。该信息平台将成为全市招商信息的汇集点,将对招商信息和动态进行汇总、分析、翻译,通过窗口发布和宣传,形成项目在谈、洽谈跟踪、推进报批、项目落实、投产见效等环节的信息畅通,为广州市招商引资提供服务与支持,推动重点项目落户广州。

  “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平台”集外商投资项目审批、证书核发、利用外资统计3大系统于一体,是为建立和完善广州市统一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加强外商投资管理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外商投资管理网络化,方便中外投资者办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报批手续,提高审批速度,缩短审批时间;实现政府政务公开;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全市及各区利用外资的情况;分析外商投资情况和预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预测利用外资的发展趋势;监督检查市属各审批机关的执法情况。广州外经贸局表示,外商投资管理平台的建立有效地提升了广州市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实现了政务公开,简化了外资企业设立报批手续。

  这两个平台的开通立即赢得一片“芳心”。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门胁轰二先生说:“这两个平台对日本投资者来说非常方便,我希望越来越多的日本投资者来广州地区投资。”许多外资企业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广州的市场基础和创业环境历来受到称道,这两个平台的开通使广州的投资环境更趋完善。去年开始,到广州投资的外企出现“独资”趋势,外商独资企业日趋增多,即使已经合资开办的企业,外资也要求与其合资的国内企业退出,变成独资企业。过去,外商投资大多要求与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合资,即使国有企业占1%的份额也好,目的是利用合资方的中方代表去跑政府,办审批,协调与各职能部门关系等。最近几年,广州各级政府加大审批力度改革,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的“零收费”,提高了政务透明度,实行“一站式”的贴身服务等等。“独资”现象表明:广州一系列改善软环境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广州利用外资呈现出投资多、制造业多、大项目多的特点。前11个月投向制造业的外资占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超过7成,大大增强了广州的产业基础,扩大了广州工业总量规模,提高了工业技术水平,强化了广州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公布:截至2002年8月底,广州累计利用外资在全国10大城市中居第2位,仅次于上海。自1978年至今,外商共在广州投资了3.6万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4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步入新世纪,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南大门”角色愈演愈活,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均在30亿美元左右。去年1至11月,该市吸引外商投资的劲头十足,其中合同利用外资3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8.5%,远远高于全国42.42%的速度;实际利用外资27.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伴随着中心城市功能的凸现,广州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布点中国或东南亚的首选城市之一。至今,全球500强企业先后有112家落户广州,累计投资了18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51亿美元。以跨国公司为龙头的外商投资企业,2001年工业产值已达到166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近6成。

  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发展优势

  资本流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选择投资成本最低、投资效益最大的区域投资。政府形形色色的费用过高,商业投资成本太高,不仅难以吸引各类投资者,也能桎梏当地普通百姓的创业。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控制城市运作成本、增大广州市场的半径和厚度,降低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创业成本,是保持广州相对的发展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

  近几年,广州市政府在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过程中,着力培育和发展规范、开放的资本、土地、劳动力、产权、技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长张广宁强调一定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完善市场体系,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来推动经济发展。

  ———1998年,广州市政府宣布停止土地行政划拨,实行土地招标。从那时起,广州重点清理1992年-1995年过量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依法清理和回收闲置用地。从1998年起至2002年6月,成功举办了9次土地公开招标、拍卖,成交23幅土地,面积68万平方米,总成交额27.17亿元。广州还率先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把国企产权转让纳入市场交易体系。

  ———1998年,广州率先就地铁一号线票价收费进行价格听证,在全国较早地实行了价格收费听证制度,在价格体制改革中积极创新。随后,广州市对停车场收费、路桥收费年票制、自来水收费、生活垃圾处理费、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及污水处理收费进行了听证。目前,价格听证已经成为广州政府部门制定收费价格、征求意见的一个程序。

  市委书记林树森说,近年来广州已从重点行业的价格入手,在调控成本、电价以及劳动力工资等方面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工作。比如针对各方面反映比较强烈的电价偏高问题,去年上半年,广州市连续采取了两次降价措施,使全市平均电价每度降了0.066元,共减轻市民和企业电费负担13.93亿元。又如土地供给,自1997年以来,广州商业用地清一色拍卖,但工业用地从未拍卖过,基本上都是行政划拨的,以控制投资成本。如今在一些功能区,政府甚至还会贴钱征地搞工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他们也提供低租金的办公室,天河软件园等还有若干年免租等优惠政策,目的就是要控制创业者的投资成本。

  降低城市运作成本,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不断提高城市运作效率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去年的机构改革,广州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55个减为41个,内设机构精简了20%,人员编制精简了40%。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全市67个部门和单位的1377个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整顿,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不断清理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快清理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增强政策法规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推广电子政务,建立科学的公共财务预算机制,提高了政府各有关部门行政管理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城市运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引进,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市长张广宁强调,控制城市运作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广州还将继续研究降低城市运作成本的有效措施,关键是在生产、建设、流通和城市管理等领域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控制城市运作成本的增加,保持广州在国内外城市发展中的竞争能力。要按照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的目标,继续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要进一步降低投资者创业发展的成本,如继续控制地价、清理各种乱收费等,让投资者能以较低的投资成本获得较大的投资利益,放宽对城市供水、供气、路桥、地铁等公共产品的投资政策,在经营中引入竞争,完善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科教环境,同时继续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建设,积极推动产权市场和信用体系建设,为各类企业营造一个公开透明、高效诚信、低成本的经营环境。是广州面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主动承接国际资本、国际产业的转移,把招商工作重点放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使广州成为跨国公司的国外生产基地,成为他们整个国际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和国际销售网络的一部分。广州市政府承诺:广州除了在汽车、石油化工和钢铁制造等领域与外方开展合作外,还将比国内其它大多数城市更早地开放保险、银行、旅游、法律服务、电信增值服务、基本电信服务和零售业7大行业。广州还将从4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营造广州特色的比较优势。一、围绕适宜居住生活和创业两个目标,继续推进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软环境。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建成一座对人才“不设防”的城市。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港、现代化的国际海港和信息港,不断推进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

  经济学家奥尔森说,一个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政府,其职责只是界定产权、保证合约的有效履行及保护个人财产不受到侵犯。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由于社会的一切资源完全为政府所控制,个人只能依附于政府才能生存,离开了政府就会寸步难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就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审批权力减弱、个人生活权利的空间逐渐扩张及个人对政府依附性减少的过程。但在转变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规模与范围迅速扩大,政府又以新的方式控制着更多的社会资源及个人的经济生活,这种行政管制不仅阻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无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建设一个有限职能和有限责任政府,退出政府不该管的领域,强化那些本该属于政府管理范围的职能,是实现政府管理体制高效运转的根本途径。按照这一规律,广州市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与管理手段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解决和清理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中“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以往那种“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前管理、轻过程管理”的政府治理经济的传统理念正让位于“重服务、轻管理”和“重事后监管,轻过程干预”的“服务性政府”的新理念。

  政府职能转变能否到位,关键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广州市先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刀。2002年初,对市67个部门和单位的1377个事项进行第一轮清理,取消了202项。之后,在精简机构、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公务员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政企、政事、政社分开,依法高效行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政府的高效得益于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广州市政研室主任李兆宏介绍,广州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经过几轮机构改革,如今行政编制内的财政供养人员大大减少。他说,不是广州没有钱养人,广州每年可用财力在几百亿元,问题是养人多了,就会使政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制造矛盾,阻碍经济发展。政府机构精简了,作为却更大了。政府不囿于修路架桥,还要为人民群众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康长寿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好社会各项事业。

  针对目前一些部门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影响广州投资环境的问题,张广宁说,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早在1999年至2000年就开展了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去年6月,广州启动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公布了广州第一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共273项。8月,市政府有关部门又将755项审批项目通过网络征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进一步协调审核,广州市准备抓紧审定第二批拟取消的9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下一步,对保留的审批项目,也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高效的原则,规范审批条件、审批标准、审批时限、审批结果,把行政审批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广州市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是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改革,广州市把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真正交给企业,把可以由社会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把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依法办理;同时加强了对重要领域的行政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性作用。

  改革中,政府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减少了,机构精简了,效率提高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来。其中,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方面成果显著。2003年11月17日,电子政务地方经验广州座谈会在迎宾馆拉开帷幕。中办、国办、中纪委、中编办、国务院信息办等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中心城市代表听取了广州市关于推行电子政务的汇报。广州市信息中心主任谢学宁在汇报中表示,“数字广州”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他说,广州推行电子政务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步伐,提高了行政效率,推进了跨部门协调,规范政府行为,树立了政府“为民、便民、亲民”形象,增加了广州吸引力,推进了廉政建设。

  过去,市民中有此一说:“七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小草帽”,反映了群众对城市管理的不满。广州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开创城市管理新格局。从1997年开始,广州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由一个机构统一行使对市容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公安交通和市政设施等方面106个项目的执法权,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带来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爱调侃的市民又有了新说法:“一顶大盖帽顶得上七顶大盖帽”。

  民营经济是广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广州市把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来抓。对民营企业多服务少干预,多关心少指责,多支持少添乱,多办事少设障,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是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取消无谓的审批,提高审批公开透明度。全面清理前置审批,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他的前置审批项目全部取消。二是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以公正、便民和廉政、勤政为准则,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向社会公开办事的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纪律和服务承诺等。通过推行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实行“并联审批制度”,按“工商受理,网上发布,并联审批,限时完成”的方式开展“并网年检”,为企业办理经营证(照)和有关的年审事项,缩短业务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条件的部门还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幢楼办事、一个口受理、一个窗收费、一条龙服务”。市外事办为广州市重点民营企业人员出国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便利。三是依法清理“三乱”,保护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的决定》,明确公布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对公益性的赞助活动等。四是强化执法监察与效能监察,建立监督投诉机制。建立起科学、规范、具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保证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加强与个体私营企业以及个协、私协、工商联等组织的联系,定期对有关管理部门勤政、廉政及遵守服务承诺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听取意见。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