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礼品回收”生意火现象透视(消费感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 03:30 人民网-市场报

  刘以宾

  据报道:深圳市福田区巴登街有家小店门口挤满了人,看起来生意不错,但小店却不卖东西,而是三三两两的顾客把名烟名酒送上门,然后店员喜笑颜开把钱交到来店的顾客手中。据说,这里什么酒和烟都收,回收价一般按市场价的50%。这条街上还有几个小店也做“礼品回收”的生意,几乎每个店的生意都很火爆。

  “礼品回收”毫无疑问是一种商业经营行为,而“礼品回收”的红火,恰恰给人们进行反思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经济视角。

  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送礼者或受礼者,可叹、可悲之处则在于:如今许多送礼行为与“礼品”的本义已相去甚远,“礼品回收”的红火可为明证。与其说如今许多人送礼是一种情意表达,倒不如说是一种包含复杂目的的交换行为。需要申明的是,这种交换与真正意义上的“礼尚往来”无论在经济理解或文化理解上都绝对是两码事。无论是高档烟酒还是其它,“礼”的成分在当今几乎已荡然无存,剩下的仅仅是“品”的经济价值的流动、转移。或者说,无论是送礼者还是受礼者,似乎都把礼品的商业价格作为送礼这种行为的全部价值。而且,由此所构成的价值流动和转移,每每对正常的消费规律和商品交换规则形成干扰甚至破坏:其一,当“礼品回收”成为一种暴利行业或暴利行为,其本身就是在助长不公平交易;其二,假如花100元购买的礼品到了受礼者那里仅剩50元的价值,对于送礼者来说是一种无谓的价值贬损,而这种贬损的代价甚至无法获得精神方面的“补偿”;其三,重“品”轻“礼”、讲“面子”、盲目攀比的恶劣风气会产生一种畸形的商品消费需求,从而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着扭曲的市场信号,并导致不健康的消费价值观和商业文化。不必否认,许多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所谓“极品”,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才得以出现并生存的。

  可以想象,全国范围内围绕一个节日或日常送礼行为所形成的价值总和以及价值损失,肯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送礼、受礼、生产出售用于送礼的商品、礼品回收等环节所构成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殊规则以及运行规律的经济现象。中国人十分讲求礼尚往来,既然受礼者获得的100元的礼品价值将损毁一半,还礼时也必须花100元购买但同样只有50元的实际效用,加上各自所花100元中不可避免的虚荣成分和不合理价格因素,无论是送礼者还是受礼者,在这个“价值链”中其实都是绝对的“输”家。至于以权力腐败为背景的送礼行为,也许送礼者常常会成为赢家,但绝对会以社会整体利益的更大损失为前提条件。

  《市场报》 (2004年02月13日 第十七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