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7日起,湖南各中小学陆续报名开学。在整治教育乱收费风声日紧的情况下,不少学校又“推陈出新”,变着法儿收取各种名目的额外费用。长沙市有学校规定:学生不交100元豆奶费,不予注册;拒交搭餐费,不准报到;更有甚者,一名借读生家长因无力捐献空调,其孩子竟被学校拒之门外。当记者就这些问题分别采访相关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时,他们回答的口径几乎完全一致,那意思是:乱收费固然要查,但不反对在自愿的前提下,学校收取豆奶费、搭餐费等等。
乍听这话,好像言之有理。但掩面而思,却发现“自愿”二字在不少学校早就变了味,甚至成了一道学生家长绕不过的坎。
一般情况下,学校、班主任的任何书面或口头通知,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说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老师要求我们自愿……”,绝大多数孩子认为是不能打半点折扣的。何况,在缴纳豆奶费、搭餐费、书报订阅费等等“自愿”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由于老师们公开宣传“多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喝豆奶对身体有好处”,即使有的家长再不“自愿”,最终也拗不过孩子,只能乖乖掏钱。
此外,部分家长因从众、攀比心理作祟,觉得不“自愿”就没面子———瞧瞧,人家大李家的小胖都订了豆奶,咱也来一份得了;隔壁住的红红交了搭餐费,咱们家虽说离学校近,吃饭也方便,但不交不好吧?这样一来,相当数量的学生家长便“自愿”甚至争先恐后地进了学校乱收费的“笼子”。而那些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常常因此而大大加重。
一些学校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动员学生“自愿”订购豆奶、盒饭和课外书报,或“自愿”报名参加校外举办的这样或那样的“特长班”,其目的路人皆知:推销商品也好,广揽生源也罢,都不会白干,回扣总是少不了的。
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尽心尽力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学校、教师利用公共资源谋取私利,在我看来,这基本上算一种腐败行为。
无论学校是明火执杖地收取巨额择校费,还是通过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启发”与暗示,让学生家长“自愿”缴纳除相关部门核定的学杂费之外的其它费用,都应该属于教育乱收费。而学校以学生家长“自愿”的名义来掩盖乱收费的实质,这种做法更具隐蔽性,因而也更令人觉得不舒服。
《工人日报》
《市场报》 (2004年02月13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