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什么才是“市民待遇”(调查·声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 03:10 人民网-市场报

  蔡永飞

  近日,某媒体发表了一篇标题令人振奋的报道:《扬州民工子女享受市民待遇》。我立刻被这个标题所吸引,但读过文章之后,我失望了。本以为民工子女真的变成了“城市人”,但“给流动人口子女以市民待遇”,仅仅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就近入学,规范收费。长期在扬州的办理正常的入学、转学手续,短期借读的只收取省里规定的借读费,流动人
口子女报考高中与扬州市民子女一视同仁。”

  把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看作是“市民待遇”,这使我想起日前的另一则新闻。2003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时评在评说“暂住证的作用”时说到,杭州开始试点外来人口“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尽可能给外来人员和普通市民同等待遇,凭暂住证即可办理市区公园年票、车辆注册登记、报考驾驶证、边境通行证和申请赴港澳商务活动。在试点的石桥镇,外来人员子女还可以凭暂住证就近入托和入学。”此篇时评的作者说,“即便在现行的暂住证制度下,只要稍稍转变管理和执法理念,同一张证件就可以发挥另一种不同的作用,暂住证就可以变成外来人口享受市民待遇的通行证,而不再仅仅是执法人员检查身份时的证明”。文章甚至把“用暂住证可办理市区公园年票”也说成是“市民化待遇”!

  要是“市民待遇”真能够这么容易“给”,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岂不成了小菜一碟么?有这么便宜的“市民待遇”么?读一读下述题为《北京海淀新区将取消“农民”身份》的报道吧,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到2008年,海淀区的6万农业户口将全部转为城镇户口。届时,农民在海淀区将成为一种职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身份。”

  “在户籍管理方面,海淀将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摆脱因户口差别在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所受的限制,实现人口的合理流动。”

  “海淀区将把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坚决打破现有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分割的局面,今后农转非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与城镇居民实行相同政策。”

  “此外,在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将陆续投入几千万元作为农民就业的培训经费,培训一万名农民掌握园林园艺、物业保洁、商业、汽车维修等技能。”

  事实上,“市民待遇”,不是某个单项的指标,而是一个制度体系;不是一纸城市户口登记证,而是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像外来民工在扬州市“惊喜地”发现的子女入学“待遇”,只是明确了实际上应该由当地城市承担的义务教育法律责任而已,虽然扬州市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是走在许多城市的前边了,但离真正的“市民待遇”还很遥远。所以,媒体不应轻言农民在城市里得到了什么“市民待遇”,真正要破除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制度障碍,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特别是与农村相比在几乎各个方面都明显处于绝对优势的城市,必须为农民的“市民待遇”的最终实现作出更多更大的努力,迈出更切实的步伐。

  《市场报》 (2004年02月13日 第五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