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礼品回收背后的潜规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 00:23 北京现代商报

  猴年正月再过几天就结束了,不过“礼品回收”生意的大红大火才刚刚开始。实际上,每逢大节过后,这种生意就极其“赚”。那些回收礼品的摊贩们,一手将大批量的高档礼品低价购入,另一手则再将其高价售出,从中获利颇丰。这么好的生意全要归功于“送礼风”盛行,一位经营礼品回收老板的话入木三分:“只要送礼不断,生意永远不坏。”

  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但过年时,大量的礼品流向则是手头握有各种权力
的政府官员或领导干部,而这些人恰恰是礼品回收生意的主顾。“礼轻人意重”的感情寄托年代越来越演变成为大肆“权钱交易”的时代,礼品回收这一市场“怪胎”恰恰折射了这个时代的潜规则:办事拉关系,就要送礼甚至送厚礼。而送礼着实催生了一个“大有潜力”的买卖市场。

  送礼这个规则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潜规则”,那就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被破坏的风险不断提高了。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清朝曾经有买官制度,花大把银子当买到官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当时这是社会盛行的风气。买官制度原为充实国库,而实施初期的确起到明显作用,但是后来刮起了给主管人事大权“领导”的送礼风,早日得到官印要送礼,此花费远是买官费用的数倍;上任后求升官还需送礼,这时就不光要搜刮百姓,还要私吞财政才可满足送礼之需了。当时流行的礼品是白银。这样,原本要归于国库的白银则大量流向各级“领导”官员和上任后的买官者。最后,民间市场买卖货币匮乏,而官员大笔的白银则难以流通,乾隆以后的经济衰败与此不无关系。虽然后来诞生的票号将这些“收礼所得”的白银重归市场,民间资金匮乏才略有缓解,但这已不能挽救一个王朝经济的彻底崩溃,因为由“送礼”造成的市场供求矛盾和社会贫富差距矛盾已不可调和了。

  现在送礼虽然不送白银了,但是“送礼风”以及“礼品回收热”对经济秩序的影响绝对值得仔细研究。据说,猴年的贺岁金条卖得火,一定程度上也是送礼风拉动的,而黄金在现代经济中依然没有完全退出货币体系。也许那个更深的“潜规则”就正在起作用。J051毛晓刚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