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环境不是惟一的理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 11:02 《科技创业》

  首先要给读者拜个年!乍暖还寒的早春,让我们一起抖擞精神,重新上路,共同为推进中国最朝阳的创业事业的成长倾力前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的一年里,我们希冀着《科技创业》与中国的创业事业一道共同成长。于是,我们
选择了《我们的创业环境与对策》这样的专题,希望藉着审视创业环境之机,为我们将要迈上的新征程开一个好头。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欣然发现我们的创业环境的确不错!

  或许,我们的读者在读完本期的特别关注后,会以为我们在“歌舞升平和一派大好形势”,没有对创业环境中的种种不足加以批评或是斥责。

  不然!

  赞美好做,批评也容易,可这些又都有什么用?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凡事都是破坏容易而建设难,对真正做事的人而言,宽容、理解和不懈地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我们的创业环境。谁都无法否认环境的重要作用,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对于创业来说,白手起家意味着对周遭环境的依赖更加明显。于是,我们的创业环境如何改善成了关注的热点;而我们尚不完善的创业环境也成了一些创业者失败的理由,成了一些与创业门口俳徊却因为前怕狼后怕虎始终不敢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人的借口。

  就是要告诉这些人:环境不是惟一的理由,更不是借口和托词,我们的创业环境并不错!创业失败的关键还是要回头审视自身的内在原因。

  我们并不想歌功颂德,更不想偏执于对我们创业环境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痛心疾首,歌颂和谩骂于我们创业环境的真正改良、于我们创业事业的健康成长都没有丝毫的益处,我们要做的,是理性地观察、平静地审视、积极地思考。

  当然,对于个体,环境有些时候是制约的主要因素。相信读者在“观察”这组文章里,能深刻地感受到环境的迫切和重要。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环境不是惟一的理由,因为我们必须注重创业的内因和内在动力,这才是成功之本;但是,作为单个的人,一个良好的环境却往往成为能否成功的真正原因,我们依然要致力于呼唤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

  在本期的创业故事里,相信也回答了不少关于创业与环境的问题。

  最后,我们还惊喜地发现,随着“创业杯”创业故事大赛不断地深入人心,来稿面日渐地广,稿件地质量也有大幅地提高。感谢我们所有的读者和所有的支持者。

  创业咨询师:

  王总的创业团队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把产品开发出来,刚开始有了几分喜色,很快获得情报,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也已着手相同产品的研发,并已进入后期。王总他们一阵惊慌,产品推向市场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资金瓶颈、市场营销等难以逾越的沟壑,而对方却有着丰裕的资金和成熟的市场营销网络,想到这些就不寒而栗。难道一场长达三年的艰苦创业就这样偃旗息鼓了吗?(整理邢镇非)

  创业没有固定的模式

  文/杨平

  像王总他们这样的故事,在创业中并非鲜见。我们说,创业一经开始,面对市场,谁都无法预计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以一种固有的模式或思维进入创业的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告诉自己:开始创业了,一定要依照市场规律,对即将出现的任何变数都有应对的心理。

  我们的确在不经意的时候,为自己划定了许多模式。比如对成功者的顶礼膜拜,总习惯和喜欢把成功者当成自己的楷模,然后把自己的轨迹规划得和成功者一样去走,去费尽心思。其实这是不对的,每个成功者都不一样,通向成功的路各有个性,哪怕是同一行业同一产品成功了,因为不同的人,也都大相径庭。

  回到王总他们的问题上来,我至少有两个建议:第一,赶紧直接面见那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面见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真实地了解他们进展的程度,比如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比如通过沟通或许产生合作。合作的模式也有许多种,比如买卖,比如对方成为投资者,比如被对方控股保留创业团队。第二就是理性地判断分析自己,到底有没有融资的可能,需要多长时间,到底有没有自身完成营销的实力。这里的实力包含太多的内涵,不论是人、意识还是投入和网络。

  从王总的他们的故事看,也许他们之所以紧张和恐慌,原因就在于怕对方击倒自己,使自己刚露喜色的创业停止失败。针对这种想法,正如我的标题所言,创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固然有许多的创业者把一个产品和企业从零开始带到很高的顶峰,但也有许多的创业者只做产品的研发然后合作、买卖照样成就了事业。其实,我们的经济生活走到今天,合作已成为主流。买卖、控股、参股、并购等都是合作的具体形式,这中间并不存在价值观上的碰撞。如果对此会觉得难受,会有失落感,会痛苦,显然是不对的,只能证明类似王总他们这样的创业团队还不成熟,还没有真正的市场意识,还有待丢进市场里浸泡直至进一步成熟。

  的确,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维定势很流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想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摒弃这些传统观念。相反,更加有意识地重视团队,更加有意识地把合作当成创业的主要形式,才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创业行为,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创业行为少走弯路,便于成功。

  我们既然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独立于一个产品一个行业,就应该知道余下的选择会有很多种,战胜和被战胜,买进和卖出,控股和被控股,都是可行的经济方式,惟一衡量这些方式利弊的不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内心的感受一旦带有个人的感性色彩,衡量的标准应该是研发的产品是否更快地商品化了,市场化了,产生回报了,服务生活了。如果是,相信市场会很公平让不同贡献者享受到各自合理的回报。

  我无法对王总他们提出更加具体的建议,但相信这样聊完,他们应该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下一步的抉择了,预祝他们成功。

  杨平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株洲高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E-mail: yangping@zzhouitech.com

  特别关注:

  创业: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审视我们的创业环境

  文/俞崇武

  据“全球创业观察(GEM)2002中国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业活动中处于活跃状态,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在37个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位。然而,中国的创业环境不容乐观,排名第23位。

  项目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建教授介绍,在衡量创业环境的9个方面中,中国的评分多数在平均水准以下,创业环境中的优势很少,只在有形基础设施和进入壁垒上比GEM的平均水准高。而劣势相对较多,例如金融支持、政府服务型组织的建立、教育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和商务环境等方面。尤其在对创业者至关重要的金融支持上,中国明显不足。

  显然,这份创业报告所显示的中国的创业活动水准应该归咎于中国的创业环境。

  不知不觉中一年已然过去,回头来看,我们的创业环境是否依然如昔?是否有了更多的补足与改善?再对照着2002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来一次考量,我们的得分是否会有所提高?

  于是,我们欣然地发现,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创业环境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改良:很多的以前看似牢不可破的“坚冰”开始被打破;很多的以前看来习以为常却是极大阻碍着创业事业发展的“路障”开始被放开;很多以前不成熟或者说是不敢触及的“雷区”开始被解禁……很多很多的开始预示着我们的创业环境已经开始迈向一个良性的方向。

  于是,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过去的一年,中国最朝阳势头最蓬勃的创业事业正强劲地发展:遍布全国各地的53个高新区红红火火,各类为创业者服务的机构有如雨后春笋,众多的科技创业企业和科技创业者更是撑起了中国经济腾飞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了我们政府的主战略,创业精神更是融入我们民族精神的新鲜血液,“创业”、“高新产业”、“中国创造”成为时刻挂在我们嘴边的热点。

  诚然,我们的创业环境还有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有了足够的胆气大声地说我们的创业环境已经开始改善,已经开始有了好的开端;我们更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创业环境会更好,我们的创业环境会更适合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的滚滚大潮之中!毕竟,事情一经开始,而且是好的开始,往后的路就成功了一半。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创业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密切关注着它的进展,无不对它的进展寄予极大的期望。而对我们的创业环境问题的审视,从一开始就有着极为理性和中肯的思考,也有着积极的符合规律的探索,而且从未停止过努力——这使我们更加有信心期待我们的创业环境明天会更好!

  在上海,市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的战略,科技创业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市各级政府对科技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业的发展,继1998年市政府颁布《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18条”政策)并进行了两次重大修改之后,2003年又开始筹划再一次修改其中的条款,以更好的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业大势。

  在于科技创业者至关重要的金融支持方面,上海市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开始打破一些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风险投资设置的“禁区”,逐步放宽对投资商和投资公司的限制,积极吸纳外资,同时鼓励民间投资释放更大的能量。为了更好的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加强对科技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上海市筹集了1.6亿的担保贷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实实在在的支持;市创业中心与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合作协议,开创了新的科技创业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业融资提供了真正的实惠。上海市的各类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则积极探索行业联手,相互支持,共同做大做好企业担保,为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健康发展再添一把火。

  在对创业的中介支持上,上海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2003年年末,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标志着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改革正式启动,为产权交易市场更快更好更规范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机遇。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和健全,为各类资本的进退提供了良性的专业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与资本之间的连接,进一步促进日趋频繁和活跃的产权交易,大大改善我们的创业中介市场,更好的为我们的科技创业服务。

  上海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支持、支撑科技创业环境的服务型组织更是不断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的建设不断加快,各种服务组织也在不断积极地探索更好的为科技创业服务的前进道路,各类科技创业企业开始得到及时的、个性化的、质量较高的服务。“服务型政府”的口号真正深化落实,张江高科技园区从2004年1月1号起率先免除入驻企业的行政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加快了按国际化、法治化、规范化运作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的建设步伐。

  在北京,有人评述北京“是创业者的温床”。北京云集着众多的传媒业、众多的旅游资源、高于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而且政府经常出台的一些措施,都是适合个人创业的。除了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外,北京更多的是有着成熟的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高科技发展极为快速,市场的规范化,也给个人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003年的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资本+知本”不断推高中关村的创业行情,一批又一批的归国留学人员聚集在一起创业。中关村管委会也不断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加紧创业平台的建设,加快科技创业的发展。正在筹划中的中关村5大投融资平台将大大突破原有的投融资体系,改善中小科技型创业企业投融资环境。

  北京的创业环境正依托着中关村这一旗头不断改善。

  在深圳,创业投资已成为中国最活跃地区。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已经实现多元化,由政府为主转为企业唱主角。目前,不仅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上市公司、信托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及银行等机构纷纷参与到了创投行业,渐渐挑起了深圳创投业的“大梁”;个人资本也开始成为深圳创投业的投资来源之一;境外创投机构也纷纷进入,霸菱、野村、国际数据集团、英特尔等境外机构都已在深圳开展创业投资活动,而且表现活跃。创业投资方向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主要投向信息、网络、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行业,充分发挥了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最早在国内开展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更为深圳的投融资事业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随着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呼声越来越强,深交所创业板也呼之欲出。当前社会各界对建设中小企业板、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已达成共识,历经几年的准备和发展,国内的资本市场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创业板尽快出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择机尽快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板,将大大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建立健全全方位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更好的为服务中小创业企业发展提供更佳的环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三地,创业环境毋庸置疑地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力度最大的也是在最关键的金融支持环境上的打破坚冰,无疑对我们的创业事业是一个极为良性的促进。尽管我们会有这样的遗憾:我们改革的步伐似乎慢了一点,我们的环境与国外相比仍然有很多的不尽如人意,然而,正如前面我们一直强调的一样,只要有了开始,事情就有理由让我们期待,就能够让我们展望它们美好的未来。

  2003年是中国创业投资回暖的一年,经历了2001年的低潮和2002年的调整之后,2003年中国的创业投资总量大幅攀升,统计显示,总投资金额已近10亿美元,这不仅仅是中国创业环境走向良性改善的极好佐证,其本身也是创业环境改善的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势头的强劲,巨额案例的闪耀,外资的积极进入和大手笔,投资阶段的整体后移,都告诉了我们,中国的创业前景更为明朗,中国的创业环境正在确实的改良。更为引起我们关注、增加我们信心的是,创投退出的曙光已经初现,易趣并购、携程上市等网络业风投的成功案例让我们重拾信心。政府的创投扶持政策、法律环境也有望打破原有的一些体制束缚,将进一步推动2004中国创业投资的良好转机,为中国创业环境的改善提供保障。

  2003年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是改革风雨的前夜。尽管中国政府宏观政策还没有实质性的飞跃,但却已是平静水面下的暗涛汹涌了,相关政策坚冰已经开始松动,本土资本市场的政策支持已经开始有了起步。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历十年之痒终于在2003年的最后一天被国务院原则通过,正如媒体评述的那样:“无论如何不尽人意,毕竟,投资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一步。5年来,对于改革方案,国务院第一次没有说“不”,可以理解为以退为进,战术上退了一小步,战略上进了一大步。”深交所创业板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呼之欲出了;产权交易市场整合也开始了实质性的进展;企业融资担保中介更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创业领域;外资资本也大有来势汹汹之势头。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变革的前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风平浪静,其实已经孕育着潜力极大的变革力量,坚冰正在开始融化,一旦突破了某个临界点,中国的资本市场将真正变革成为创业者期待的金融后盾,为中国的创业环境改善提供极大也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2003年是中国创业孵化服务大踏步前进的一年。各地创业服务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对创业者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种服务设施、服务功能正在积极探索和改进之中。同时,我们的创业服务机构的国际化视野也愈来愈宽,向国际上成功经验学习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止过。中国的创业者更加实在的得到服务机构的有效支持,更加感受到政府机构“打造服务型的政府”的信念。

  无需怀疑我们对中国创业环境改良的信心,无需怀疑我们对中国创业事业的信心。诚然,尚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尚有许多的不足,但,再一次强调: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有理由期待我们的创业环境会越来越好!

  观察:

  “发明大王”的遭遇

  文/王丹妮

  每月19日,45岁的任文林都要从武汉坐上去潜江的长途客车,到江汉油田领取300元失业救济金。

  任文林何许人也?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他拥有4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还有121项申请专利,圈内人称“发明大王”!

  按理,任文林会是各家企业竞相争夺的人才,不成百万富翁,也起码衣食无忧,但现实生活中,他四处借钱,妻离子散,被许多人视作吹牛的骗子、疯子。2001年9月,万般无奈之下,他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了“失业救济金”。

  任文林何以落到这一步?行内人说,他痴迷发明,却不管别人用不用。专利未给他带来分文收入,11年来用于申请、维持专利的费用却不下20万元。但任文林自有他的得意之处:“我什么都没有,但有知识产权。”

  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

  1958年,任文林出生于湖北钟祥市冷水镇。他当过木匠、上过大学,做过老师、也下过海。

  1992年,迷上发明之后,他从江汉油田辞职,做起了独立发明人。11年来,他专心搞发明,前后申请了121项发明专利,是湖北省申请专利和拥有授权专利最多的人,人称“发明大王”。

  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陈保国评价任文林的“大王”头衔是实实在在。任文林拥有3项国家授权专利中属最高级别的发明专利,一般发明人能拥有1项就非常不错了。任文林的发明,已基本被市场采用。像“高保险叶片门锁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和“锁”两项发明专利,已在防盗门和防盗锁上体现。而另一项发明专利“积木地板”,市场上也已有销售。

  11年来,他专心搞发明,即使不吃不喝,也要交专利费。每年,他用于申请、维持专利的费用达2万多元。发明让他感到生活的无限快乐和充实,尽管家徒四壁、妻离子散、一无所有,也乐此不疲。

  大撂专利证书蒙上灰尘

  见到任文林时,记者一时难以将他与“发明大王”对上号。那天温度偏低,他只穿了一件发黄的衬衣,脚上是一双皮凉鞋。

  “别人说你是发明大王,真的吗?”记者问。

  “我是的。你可以出题,我给你现场表演发明。”他脸上有几分隐藏不住的得意。

  随后,记者跟着他穿过武昌三角路那一排排宿舍楼,来到他的家。那是一套两室一厅,客厅里两张自制的扶手沙发已经坏了。一间小房里,有张木板床,一套过时的音响和一台电视机,上面布满灰尘。另外一间房里,有一张同样的木板床,比床更显眼的是一张很大的自制办公桌和高高的柜子。没什么其他东西,房间显得空荡荡的。

  任文林说,这套房是一位支持他搞发明的朋友借他用的。他一个人住,很安静。

  在房间的墙上,贴着他的专利申请统计表,已编到121号。“你有多少被国家授权的专利技术?”记者问。

  任文林摇摇头说:“每年都有新的,每年也有因交不起钱而失效了的。现在到底有多少个,我也说不清楚。”

  他从柜子里翻出一大摞满是灰尘的专利授权证书,一数有37个。接着,又从墙上夹报纸的地方,取下三四张刚寄来的专利授权通知书。他说:这几个要交了钱,才能办下专利证,现在没钱,不打算要了。

  据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介绍,专利被国家授权后,每年都要交一定的费用,否则就会失效。现在,任文林的那些专利,能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检索出来的有效专利只有19项。

  一个发明人曾说过,专利失效对于发明人来讲,就像母亲失去小孩那样痛苦。但任文林说,拥有过就知足了。他说,最近他搞了一套有关汽车的发明,可使汽车节能50%以上,安全性能提高50%以上,造价降低50%以上,而且环保。这项发明“可使中国成为全球首富”。

  偶然促成奇迹

  任文林是怎样走上发明之路的?

  1991年,他在江汉油田一家公司当宣传干事。有一天,单位的兽医鲁大夫拿着一大一小两张圆形硬纸盘找他,两个圆纸盘由可转动的小转轴穿在一起,大纸盘的边缘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鲁大夫说,这是她发明的“动物妊娠表”,只要转动大小盘,就可准确计算出各种动物的妊娠时间。她准备申请专利,想请任文林帮忙写个说明。

  任文林觉得很新鲜,就问什么是专利啊?鲁大夫说,专利就是国家对有价值的发明授予的一种权利。一旦批准,10年或20年内,别人要用都得经过你同意或向你付费。否则就是侵权,你可以到法院去告他。任文林一听高兴坏了。他心想,我十几岁就做了可自己跑的木马车,不是也可以拿去申请专利吗?

  回到家后,任文林把以前当木匠时做的一些小玩意全都翻出来,但左看右看都觉得不合适。于是,他开始做新的发明。

  那时,他经常到北京出差,目睹候车室里常有人在睡觉时,被别人偷了包。他想,能不能发明一种锁,把所有的包都用链子一样的锁锁在一起?3个半月后,他拿着一篇论文去申请专利,名称就是《锁的制造方法与应用》。那是1992年,他第一次申请专利。

  11年的南北漂泊

  申请了专利后,任文林开始沉醉于锁的开发中,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出世上最好的锁,包括旅游锁、防盗锁、摩托车点火锁等。他找厂家做模具,搞生产。1993年底,任文林与单位签订了“两不找”的协议,成了“发明个体户”。

  1994年,在北京的一次专利发明展上,他的发明被哈尔滨的一位县长看中,对方愿意投资做摩托车锁。任文林毫不犹豫地离开已怀有身孕的妻子,跟着县长去了天寒地冻的北方小县城。

  一年后,任文林的摩托车锁成功了,也批量生产了。任文林还想做更高级的锁,但那个小厂没有能力。他来到武汉,几经折腾,也没找到合适的单位。1995年,他回到江汉油田,一家工厂愿出资支持他开发防盗锁,锁研制出来后,双方意见不合,还弄得对簿公堂。

  到1999年,任文林拥有了7项“锁”专利,掌握着防盗锁最核心的专利技术,却没有一个产品。而此时,许多仿照他的专利生产出来的产品,已陆续上市,每年的市场价值达亿元。

  任文林看着那些别人做出的产品,心灰意冷。于是,他选择了逃避,不再要求自己的专利与市场对接,而是埋头搞发明,任性地沉醉在发明世界里。

  借钱借到朋友都怕

  这些年,让任文林最难堪的事,就是缺钱。刚开始时,一些朋友看他搞发明,都以为是很赚钱的事,想着借他的钱肯定会加倍收回。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任文林变得越来越穷,使得许多朋友都不愿与他见面。

  1997年,任文林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急需1万元钱救治。任文林分文没有,而且负债累累,他找人借钱,几乎所有的熟人都躲避他。即使他承诺借1万还2万,也没人愿意借给他。

  家里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催他拿钱到医院,任文林想起很久以前支持他搞发明的一位朋友,但朋友的妻子始终视他为骗子。尽管如此,任文林还是硬着头皮登门相求,还没等他开口,朋友的妻子便说:“没钱!没钱!别再来骗,以前骗得还少啊?”任文林拼命解释,是给父亲看病用的。朋友妻不相信,逼他还以前借的钱。朋友很仗义,当着妻子的面,给了他1万元钱。任文林对记者说,当时他真想跪下来谢朋友。

  但任文林的父亲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一个多月后就去世了。

  任文林说,这么多年,很多朋友误解他,视他为骗子、疯子,但也多亏他们肯借钱给他,否则,他根本无法维持这么多年。

  小草的快乐

  “站在科学的门口就像站在地狱的门口!这是马克思说过的话,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痛苦,我早有准备。”说到痛苦,任文林似乎有点麻木了。

  任文林很不愿提及他的家庭生活,他说他35岁才结婚,婚后全国到处跑,偶尔跟住在娘家的妻子团聚。孩子出生后,生活还是按原样进行着。没有稳定收入的任文林,几乎没给过妻子生活费。孩子病了,上学了,都是妻子一人操心。

  这样的生活,妻子自然无法忍受。任文林说,一年难得见几次面,每次都要吵架。2000年,他们离了婚,孩子归妻子抚养,任文林每月承担200元抚养费。埋头发明的任文林,早就没了固定的经济来源,每月200元,对他也是巨大的压力。

  2001年,任文林和单位买断工龄后,得到几万元的补偿,他又一股脑地拿去交了专利费。迫于生计,他不得不申请了为期两年的失业救济金。

  这就是任文林整整11年埋头苦苦发明的结局。值得吗?后悔吗?任文林很浪漫地对记者说:“你不是小草,又怎么知道小草的快乐呢?”

  他说,这些年,他经常每天只吃两餐饭,有时连坐车的钱都没有,但他很满足。普通人常为孤独而苦恼,而他是在享受孤独,他活得很充实。虽然申请专利、维持专利,每年要花2万多元,已成生活重负。但每拿到一个新的专利,他又觉得拥有了一个新的希望,一个活下来的理由。

  现在,已经负债30多万元的任文林,再也无钱申请专利,也没有人再愿意借钱给他。被他视作珍宝的那套有关汽车的发明,需100多万元申请国内国外的专利。

  为了这笔专利费,他曾写信给省长罗清泉。后来,罗省长请辜胜祖副省长对任文林的发明进行调查。今年7月,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在给省政府的回复中称:他们将协助任文林申请技术创新基金。

  任文林还说,他要维权,收回7项锁专利的专利使用费。

  他认为,目前市场侵犯他“锁”专利权的厂家最少有1万家,“可追溯的侵权产值已达1000亿元以上,每年侵权产值达50亿元,如果按提取3%到5%的国际惯例计算,有3亿元的专利使用费可以收回”,而他只要拿回1000万元,便能将所有的发明申请专利,并保住他的专利。这是个听起来令人瞠目的念头,一如任文林偏离常人思维的发明狂热。

  点评(范伟军):加快科技创业氛围环境营造步伐

  任文林的故事,具有强烈的典型意义。故事本身的感人处姑且不论,读后久久沉思,觉得我们的有些错误确实犯得神经麻木了。中国的确沉睡了太久的时间,猛一醒来,要恢复到清醒、理性的状况,绝非易事。即使现在党和政府一再号召、指导、调控,“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不绝于耳,有些顽固的痼疾仍无形无影地捆绑着我们。

  比如对创业的重视,以及必须重视,非重视不可的重要性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里的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就创新而言,创业则应该是创新的灵魂。因为缺失创业的创新是苍白无力的,是没有后劲的,是无法形成不竭动力驱动社会经济健康进步的。

  任文林们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创新故事,创新在他们身上闪现的光泽却凄凉而悲壮。原因很简单,他们的专利发明需要一个健康、正常的创业环境来转化,转化后产生新的动力才能进一步完善创新。

  为什么泱泱大国如我们,创新从四大发明开始就让人为之骄傲,创业却如此逊色让人忧虑呢?我觉得很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在许多诸如政策、环境的主流原因下,我以为有一个原因值得重视,就是创新往往可以停留于个人,而创业则必须依赖于团队。中国人太缺团队意识,一人是龙,三人是虫,连和尚多到三个都没了水喝。所以,任文林们在发明创新中即使妻离子散也可以坚守,要是换成创业,早倾家荡产成灭顶之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市场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市场经济意识的确立和漫延,以我们而言,真是振兴经济的强心针,恐怕也是医治的最后绝招了。仔细回头看看,伴随着经济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批创业者,大都因为有了成熟的团队。虽然团队的问题有很多种,但必须要有团队和团队意识却是无容争议的真理,在此面前任何的狡辩都十分苍白。

  正是因为无法组成强有力的团队,正是因为对需要团队的恐惧,使我们的创业者队伍势单力薄,使我们的公务员招考人满为患,使大公司的一纸招聘引来千万人的追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冒险意识的逐渐缺失。许是我们贫困的时间太久,睁眼一看,富裕的别人已让我们无法企及,于是,手里仅有的维持生计的东西便更加显得珍贵。无产阶级一无所有所以革命,无产阶级向有产阶级过渡中,谁都变得小心翼翼,这的确是人之常情。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我们必须而且应该多一点冒险意识,正确的冒险意识是我们与身俱来的财富,适当理性的冒险意识是完成我们生命旅程的闪亮元素,对于人生而言,冒险意识的觉醒和冒险行为的实践是对人生意义的最好升华。

  无庸讳言的失败,正是创业成功的序曲。对成功自以为百分之百的把握,正是走向平庸的开始。无数次失败后走向的成功,是人之为人的大幸和赏心乐事。成功后对人生、家庭、社会的丰厚回报,是人生意义的真正实现。

  我们当然不应该指望任文林们也去成为创业者,创新、创业应该成为整体民族环境中的有机部分,让所有的人在个人兴趣之前,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宿,一旦失衡,则后果不堪设想。“科教兴国”已经许多年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然不高,中国这个世界性的工厂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多自主知识产权,5年、10年……我们实在不敢想象届时我们的经济结构会是个什么模样。

  创业故事:

  回头来看平平淡淡

  ——记济南得安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兴

  文/范伟军苏湘云

  本想从得安李总处获得一个或扣人心弦,或饶有趣味的创业故事。济南高新区里,得安那栋投资几千万快要入驻的雅致透明的大楼告诉我们,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虽然济南创业中心主任谭光事先告诉我们,李总不大善谈。当李总捧着个普通的用旧了的玻璃杯端坐于对面时,我们发现李总的言谈,有如他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把握,话不多,但每一个关键字都把握得准确到位,每一层话题的拐点清晰可见。于是就把故事的大标题至小标题,全都用上李总的关键词,串起来像不像故事先不管他,相信对众多创业的朋友们,益处多多。

  “求稳最需要毅力”——李大兴

  “回头来看平平淡淡”是李总面对记者的开场白。话虽说的很轻松,但李总微皱的眉宇却告之我们,近十年的创业,给李总留下的远不止平平淡淡四个字可以概括。记者当然追问,怎么会是平平淡淡呢?一个博士,一个大学教授,转而进入市场,几乎是赤手空拳,通过若干年的艰辛拼搏,打造出一家中国信息安全领域的知名企业,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一位温文儒雅、戴着眼镜的学者,从产品研发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带领一班人拼杀下来,连货款都没有,从租借创业中心一层楼面,到两层、三层、四层,到进高新区征地买地造楼,这样一条路会平平淡淡吗?

  李总紧接着对自己创业经历的叙述倒也的确是平淡的口吻,叙述中不时道出诸如“幸运”之类的修饰词。而随着李总对平淡、幸运的叙述,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因为记者在他的叙述中发现了这一段的小标题——求稳最需要毅力。

  稳是平淡的前提。否则一定是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而求稳最需要毅力却值得我们深刻地思考。李总的确话不多,没怎么展开。记者却想到了学车的经历,不论是自己学车还是众朋友学车,还是大量的车祸事故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最难的是慢,是稳。最容易的是快。有朋友甚至说刚学车上路就走高速公路,开了好长一载都没事,可一进城,就手忙脚乱什么都不行了。创办企业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上述类似的道理,初创企业都是血气方刚,满脑子宏图大略,恨不得骏马奔驰,风驰电掣。而事实是,初创企业,凡事都在摸索探求之中,策划的、战略的、良好的愿望都有待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在日复一日的艰苦细致中调整修正完成。而且,这里的日复一日常常超出我们的耐心,还要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成功者的“年”如度年如日,看创业者的“日”却度日如年。

  是李总表面的平淡促使我们将求稳最需要毅力放大,企图说得透彻点。李总的毅力其实包含了许多,比如时间,比如坚持,比如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比如坚决不受利益的诱惑。反正需要毅力的地方很多,不经历看样子确实难得悟透。既然李总经历了,悟到了,又用自己的经历和成功道出了,我们应该重视才对。

  “必须要有利润做支撑”——李大兴

  这也是一句谁都听得懂的话。可就是这样一句话,能做到的却并不多。对此,李总特别强调创业者一定要熟知自己所处的行业环境和条件。这方面,他自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生开始学的是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创业之前做的是山东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至今名片上印于得安之前的单位仍是山大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在中国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领域,李总还有许多委员、理事、主任之类的职务。正因为如此,李总对自己创业所处的领域十分熟悉。正由如此,在熟悉的领域创业使李总更加意识到了熟悉的重要。因为熟悉,所以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正确的定位。因为正确的定位,所以知道自己的路还有多长多远。因为知道路途的长远,所以“必须要有利润做支撑”。

  李总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当然是基于许多创业者总是游离于自己的虚拟赢利模式之故,任何完整完善的赢利模式,没有利润就是假的、错的、虚拟的。李总这里强调的“利润”并非急功近利,利润可大可小,可厚可薄,但必须得有,必须得按计划模式渐渐成长。这一点,针对有了创业投资的创业者更为重要,因为有了钱,我们常常在一个假定的创业培育期忘记了收入利润的重要,失去对此的重视,则常常使企业滑到危险的境地。

  只有自己的利润的支撑才是真实可靠的支撑。从这点出发,意味着我们创业初始,就必须设计清晰可见的赢利模式,设计好赢利模式的时间表,严格按照时间表考核修正自己的经营行为,用理性的观点发现和获取真正主动的支撑点,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足够进步成长的空间和条件。

  “往前拱着走。”——李大兴

  “往前拱着走”是李总在记者请他对创友们讲些经验体会时冒出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记者不得不专门查了字典,因为对于“拱”的意思把握不太清晰。在“拱”字的众多含义里,我们确认李总的意思是:顶动,向上或向前推之意。

  李总在说这句话之前,先给了创业朋友好几点意见:比如技术要过关,尤其是针对科技创业者,还有强化自己的自身定位、管理意识、市场能力;还有创业不一定非做老板不可,要敢于溶进良好的创业团队;还有就是坚忍不拔,怀揣着1%的希望往前走;还有创业者不能善变,不管什么理由,善变的人是做不了创业者的。如此种种,谈到动情处,李总才冒出了这句“拱着走”的话。

  这句话的意义除了形象现实之外,更道出了创业者进步成长的艰难,道出了创业者必须要有的健康心态,道出了创业者每走一步所要保持的姿势和状况。想想也的确如此,虽然我们总想着大踏步前进,现实却总是一步一叩首,不但步子迈不开,你还得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可以缓慢迂回着前进。其实,市场最讲究厚积薄发,尤其当市场经济的门槛不断加高,竞争不断透明激烈的今天,初创期的企业和朋友真得有一种“往前拱着走”的心态,才可能真正的走得下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