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换季促销谨防商家陷阱(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 10:04 南方日报
  关注

  提示

  寒冷的天气日渐转暖,不少商家开始进入促销旺季。走在市场上,“换季大促销”、“清仓大减价”、“挥泪大甩卖”等横幅举目可见。而不少精明的消费者也期望在换季的时候“淘宝”买到便宜货。

  但记者日前通过明查暗访,发现一些商家在促销的名堂上暗设陷阱,以一些表面上的着数引诱消费者逐步跌入消费的泥潭。

  专业人士透露,其实商家和供应商设陷阱的招数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促销让利,都是要从消费者口袋中赚钱。专家提醒消费者,当在掏钱购物的时候,要理性三思,货比三家,很可能贪便宜心一起,就会中招!

  中奖?

  骗你购物!

  小张近日收到某商家寄来的一张抽奖券,打开一看,上面写得清楚:为让利大酬宾,商家进行购物抽大奖活动,只要购买抽奖券上指定的几款西服,消费者即可刮奖,西服从300多元至900多元不等,一等奖是一台相机或功放音箱,二等奖是一台CD,三等奖是一个电热水壶。小张刮开奖券封条,发现从来不中奖的自己居然中了一等奖。过了几天,他又收到同一内容的抽奖券,一刮,又是一等奖。

  专家提醒:这种情况下,商家提供的西服和奖品,一般都是低档滞销货,消费者等于花300到900元买回一堆价值更低的垃圾货。

  送礼?

  其实骗财!

  记者在超级市场上发现,一些商家打出买满多少元即送大米、鸡蛋等的承诺。当消费者结账时,营业员会友善地告知消费还差一点钱就可以拿到礼物了。为了拿到商家赠送的大米、鸡蛋,消费者往往又再多买商品凑够消费额度,然后排队领取大米、鸡蛋。但礼品拎回家一吃,常常发现大米粗糙难吃,鸡蛋放了没两天就有“臭子”。

  专家提醒:可能回头去买的东西不一定马上用得上,甚至根本就没有必要买,而且价钱往往比赠送的礼物贵,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应该理智一些。

  打折?

  明降暗升!

  在这一轮促销大潮中,价格明降暗升的招数十分普遍。记者近日在比较婴儿餐椅时发现,广州荔湾区一商家明码标价298元,但在天河区一大型商场里,则标出“原价398元,现价300元”。可见,天河区那家商场根本没有降价,但这样的促销手法可谓是“障眼术”,消费者花多了钱,还以为自己讨了便宜。事实上,我们不排除一些商家为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额而实行“特价”销售、让利百姓,但确实也有部分商家滥用“特价”招牌,欺骗顾客。诸如“跳楼价”、“挥泪大甩卖”、“打折最后3天”等。这些“特价”商品主要以服装、食品和家用电器为主。令人不解的是,有时连某些新上市的商品也“特价”销售。经营者实际上是利用了消费者“图便宜,少花钱”的心理,引诱、误导消费者跳入“特价”陷阱。同时,记者发现,个别商场在出售打折商品时,还标出“售出商品,概不退换”的招贴。另外,特卖场也成为了少数商家销售劣质商品的保护区,在这些区域,因商品特卖,消费者的知情权、退还权被剥夺。

  专家提醒:不少商家打折出售商品是因为缺号、断码、款式陈旧等原因,但有的则是使出“暗招”,令消费者防不胜防。这个时候,就只能靠消费者冷静消费。但如果事后发现问题,消费者可以去当地的消委会投诉。

  领奖?

  实是猫腻!

  一些商场内不同的商家,有时也会联手玩“猫腻”。记者在一家超级市场的出口看到,有服务员不断“好意”地提醒消费者,“购满300元,可凭小票领取旁边某药店的滋补品”。而那边药店的推销员告诉拿着小票的消费者:“本来一盒人参卖18元,现在只卖6元,因为消费者在商场内购物额满了300元,现在只要再花72元,就可以买一个人参大礼盒。如果购物满了600元,还可以少花多少钱,买燕窝口服液等。”记者看到,有不少消费者当场就掏钱买人参、燕窝。

  专家提醒:事实上,这招叫做“连环套”,消费者常常花钱买回一堆无用的东西,而且并不便宜。商家则以这一高明手法迅速清仓。在企业促销过程中,不排除大部分商家通过让利来吸引消费者,但其中一部分商家确实也耍了花枪,但这是企业行为,对于其性质是否违法,目前还很难界定。

  返券?

  累积花钱!

  采取赠送或返还礼金券、代币券等手段钓住消费者,也是另一种想将消费者引入循环消费的常见手法。“买满200元返30元”、“买满100元返10元”……相信消费者们都不陌生。许多消费者都表示,曾使用过购物返券,但使用起来不那么对劲。你可能花几百元买了一件衣服,拿到几十元的返券,然后冲着面值几十元的券,消费者往往又再挑一件商品,这一商品价格常常超出返券的面额。因此许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再花钱买一样没有计划的商品,事实上商家们都精算过,他们并不吃亏。

  专家提醒:当你二次购物时,在限制的金额内,使用有限的“代金券”,支付现金部分,又可得到相应的“代金券”。商家使用的是“连环套”,叫你购物欲罢不能。

  积分?

  耍的花招!

  在商场上,记者看到也有供应商自己直接搞促销,但促销手法明显有漏洞。某婴儿米糊生产企业推出“集商标积分促销活动”,即一张商标相当于多少分,在一定的期限内集满一定商标,就可领取不同的奖品,而有精明的消费者算了算,要是在规定时间内集满商标分值,相当于婴儿每天要吃一盒多的米糊,但这明显超出应该的分量,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

  专家提醒:如果有消费者按“指示”去做,就中了商家的招了。当然,商家这一促销手段并没有侵犯消费者权益,但如果消费者不够理性,可能就花了不该花的钱。

  免费?

  哪等好事!

  世上有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问题连小孩都能答。但常常走在街上却有人告诉你有“免费午餐”。记者在街上就经常发现一些陌生人会拦住一些青年女士,递给一张春夏免费美容试妆券,而且满面堆笑地告诉你一整套美容流程是免费的。李小姐就上过当,她跑进美容院后,美容院首先让她掏10元买一块毛巾,然后美容技师告知给她试用一种精华素,并不停地推销美容产品,花上千元购买其产品成为会员。李小姐拒绝,但打算走人时却发现走不脱了,原因是那瓶精华素不属于免费项目,而美容院称已开瓶,不当其会员可以,但至少要把开了瓶的精华素买走,要几百元。

  专家提醒:有不少消费者在免费美容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掏上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了美容产品,事后才知道自己上了美容院变相推销的当。像这样的“免费午餐”,缘起于消费者的一时糊涂或贪小便宜。常见的还有免费看病、免费理发、免费讲座、免费导游、免费软件、免费照相等。

  送号?

  退货不易!

  叶小姐是个时尚的白领人士,对市场上正在流行的彩屏手机非常“感冒”,适逢手机战烽烟四起,商家都推出买机入网送话费的优惠。于是在一专卖店选了一款最新式样的手机。高兴劲还没过去,手机就出了毛病,三次换机,故障依然。叶小姐要求退货,商家应允。到退货时,遇到新难题。1990多元的手机,即时入网,优惠230元,等于叶小姐只出了1760多元。到底是退1990元还是退1760元,双方各有说法。商家说,机子有问题可以退货,但入网费不能退。叶小姐认为,哪家都有优惠,不可能买一个机子,入两次网。

  专家提醒:这种捆绑式销售方式,一旦遇到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麻烦。机子有问题退货应该,但退网费就难处理。除非在该店选别的机子,继续使用该号码。

  链接

  促销解读

  促销,不是单一的户外展示与产品展示,更不是搭台表演、游戏抽奖。它是一个体系,是产品在不同阶段、流通环节及市场终端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手段。目的在于建立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促进销售量及品牌的良性发展。

  促销的对象主要包括:消费者、销售商、媒体、公众等。

  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样品、赠品、优惠、折扣、展示、现场问答、抽奖、公共关系等方面。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郭逸晴
  商家促销消费者获利,但专家提醒要理智消费。本报记者 陈军 摄
资料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