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供求格局制约物价大幅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 09:49 经济参考报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研判2004年价格2004年物价水平将适度增长,但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的传导十分有限,因而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适度的物价上涨对经济发展是件好事。

  2004年物价水平将呈现3.2%的适度增长

  2003年前三季度,对物价水平的基本判断是生产资料价格恢复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缓慢回升,两类价格的背离走势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进入10月以后,物价水平急剧上升,最显著的变化是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10-1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8%、3%和3.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2%,高于预定调控目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骤然加大,10-12月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9.4%、11.4%和13.0%全年累计上涨8.1%,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生产性物价和消费物价同时快速上涨,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担心,2004年经济增长也平添了一份不确定因素。要准确判断2004年物价总水平,必须弄清物价急剧上涨的原因,并对影响物价总水平涨跌的各类子物价进行趋势分析和量化预测。

  1、农副产品价格:供求关系短期内难以改善,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粮食、蔬菜和油类等农副产品大幅涨价是近期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最主要的原因。从下表可以看出,今年蔬菜价格波动较大,最高涨幅达50.7%,粮食价格则是先低后高,由上半年的负增长和低增长,跃升为11月10.8%的增长。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所占比重约为28.8%,农副产品涨价直接推动了食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如果扣除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因素,居民消费物价仍为负增长。2004年粮食价格仍将保持一定的上涨。一是粮价上涨的翘尾因素。二是受种植业生长周期的限制,粮食供求缺口短期内难以改变,价格上涨不可避免。三是粮食库存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根据我国历史经验,粮食产量由不足恢复到能够满足需求至少需要2-3年的调整期。同时,全球粮食库存处于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国若通过扩大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将进一步抬高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因而2004年粮食价格将持续上涨。估计2004年粮价上涨5%左右,按照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价格比重约为28.8%的推算,2004年由于粮食价格上升将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44个百分点。

  2、生产资料价格:生产增长推动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将低于2003年

  随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展开,2003年自年初开始,生产资料价格便呈现较快速增长,近两月涨幅进一步提高,12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0%,为近年最高水平。2004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生产资料价格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但也有一些因素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起抑制作用。初步预测,2004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比2003年涨幅低3.3个百分点。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需求增大将推动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

  二是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将继续对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产生上推作用。

  三是2003年重点行业产量高速增长,将有力缓解原材料趋紧的局面,抑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四是去年四季度为扩大出口,工业生产超常增长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3、电力、交通运输等非贸易产品:涨价不可避免,将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电力供求缺口大、交通运输全面紧张是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最严峻问题。2003年我国工业增长17.0%,特别是重工业和高耗能工业增长较快,但发电量只增长15.4%,电力缺口较大。上半年全国11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目前已增加到21个,许多地方的发电机组超负荷运转,安全隐患很大。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在四季度也出现全面紧张的迹象。由于增加发电量和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而且电力、交通运输属于非贸易品,无法通过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增加供给,因而2004年电力短缺、交通运输全面紧张仍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缓解和改善供不应求的局面,只能提高相关产品的价格,这将是导致2004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003年末,国家已出台了电、煤调价措施。国家发改委决定,2004年发电用煤重点合同价格在2003年基础上,平均每吨上调12元。发改委还下发了调整电价的通知:一是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将全国省级以上电网调度的燃煤机组上网电价一律提高0.7分钱;二是2004年1月1日起,各类用电价格每千瓦时统一提高8厘。这些措施只是2004年调价措施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生产性物价将继续有所调整,而这些措施将直接推动2004年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4、服务价格:政府控制上涨节奏,有助于减轻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

  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服务价格水平上涨空间较大,在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低迷的几年中,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服务价格调整措施,服务价格适度上涨减缓了物价的下降幅度。但是,在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的新形势下,为防止物价过快增长,国家有意控制服务价格的上涨节奏。这对于减缓物价波动、将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上涨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工业品出厂价和零售物价:供大于求格局没有改变,价格涨幅有限

  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商品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生产能力明显大于消费能力,制约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向消费物价的传导。这是我国局部价格上涨,但物价总水平不会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2004年我国商品供求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的传导十分有限,因而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2004年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来自不同方面,有负有正、或强或弱,但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总趋势不会逆转。2004年物价水平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初步预计,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左右,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拉动CPI上涨约1.44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按照CPI中贸易和非贸易部门的相应系数计算,估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拉动CPI上涨约1.75个百分点。

  此轮涨价不属于核心通货膨胀范畴,不会引发物价全面上涨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核心通货膨胀率是指实际通胀率中扣除食品价格波动和能源价格波动后的通货膨胀率。因为食品价格波动由自然条件和外部需求变化决定,而能源价格波动是一国货币当局无法控制的。目前我国涨幅较大的农副产品和能源价格的共同特点,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其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且一旦开始生产中途不能变更,供求关系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需求的刚性强,属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都较小的商品。按照“蛛网理论”的三种形式,这是属于“封闭型蛛网”,即价格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但经过一定时期波动后,波动范围既不收敛,也不发散,而是趋于均衡和平稳。这类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会引发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将抑制物价上涨。

  恢复适度的物价上涨对经济发展利大于弊

  2003年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双双呈现上涨局面,这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呈现互为促进的关系。适度的物价上涨不是洪水猛兽,应该说是好事,它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副产品涨价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扩大消费

  目前我国60%的农村人口仅创造35%的消费品零售额,“十五”后期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在于农民消费能否接替城市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源泉。扩大农民消费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农民增收减负的措施,但农村市场迟迟没有启动。本次农副产品涨价是调整城乡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很好时机。目前农副产品适度涨价,对于城市居民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广大农民来说,意义重大。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测算,粮食价格每斤上涨0.01元,农民可以增收10元。1981-1983年和1991-1992年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快速扩大,均来自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副产品适度涨价有益于解决农民问题,扩大农民消费,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多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60-70%都依赖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粮油价格的阶段性回升将使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种来自于市场调节的实际效应,可能比政府花大力量增加对农业的补贴还要大。

  2、价格适度上涨将改善生产和需求偏离的状况,有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最优配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增长快于消费,商品供大于求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普遍走低,物价失去了调节社会生产的信号传导作用。供大于求的矛盾继续加深,产出盲目增加,资源浪费。而目前部分产品物价上涨,将引导企业生产不断向有需求、有效益的行业和产品转移。市场正是利用商品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最优配置,这是行政命令难以实现的调整。也许价格的引导会过头,但当供大于求时价格自然会跌落,企业投资会出现新一轮转移。社会再生产就是在不断利用价格杠杆、不断“自动纠错”中周而复始的进行。如果没有物价波动,社会再生产就失去了动力,投资在部门间的转移也失去了目标,经济难以快速发展。

  3、适度的物价上涨有利于增强企业信心,提高生产活跃程度

  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经验,适度的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价格一味低迷将抑制生产者的信心;反之,物价水平适度上涨说明社会生产中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对企业来说这是投资的机会,是创造更多利润的信号,因而物价上涨促使企业信心增强,生产活跃程度提高。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3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创近年新高,而四季度恰是物价上涨较快的时期。四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4.1和8.1点。企业家信心指数提高与物价水平持续提高、企业盈利空间增大有一定关系。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扩张期,经济增长保持在8%甚至9%的高速度,3%左右的物价涨幅对于调节经济增长应该说是必要和合理的。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4-2-12星级: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