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安徽:面向市场发展效益农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9:38 经济参考报

  安徽,不南不北,不东不西,因为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2000年这里开始进行被称为“农村第三次生产力解放运动”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4年过去了,农民负担减了1/3,但农民收入仍增长缓慢。

  安徽省农委介绍,“减法”就是减负,通过税费改革取消面向农民的一切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让农民告别“无底洞”式的各种乱收费。“加法”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想
法设法创造环境帮助农民闯市场,成长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据统计,2002年安徽省农民人均政策性负担为68.4元,比改革前109.4元减少了41元,减幅达37.5%,

  如果加上减少“两工”、停止农民收取部分还贷债务、规范涉农收费和制止农村“三乱”等减轻负担因素,全省农民负担减轻的幅度更大。负担虽然轻了,农民的收入却难以升上去。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分析,“减法”毕竟是有限的,要使农民富起来关键是得做好“加法”。近几年来,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存在的内在矛盾、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一方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不畅、出口受阻。相对于减负,促进农民增收显得困难得多。因为政府这次面对的不仅是自身内部的调整,还得直面整个市场经济大环境的挑战,基层政府显然缺乏这种经验。

  界首市顾集镇镇党委书记李军说,税改前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收税费,税改后农民负担减下来了,大家开始把精力放在怎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发现这比收税还难,老觉得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记者了解到,近一段时间安徽省政府引导农民增收的举措主要有:首先要增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紧迫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强化为农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发展效益农业,突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养殖业和蔬菜园艺业等。其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再次,各级政府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培训和服务工作,大力推进县乡道路、防洪抗旱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四,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作者:沈翀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4-2-11星 级: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