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志新 丁艳艳
古语云:“苛政猛于虎。”而现在,许多生产商把大商场的乱收费和长期占用货款,喻为“商家猛于虎”。
名目繁多的收费
“目前,商场形形色色的收费,太不合理了!”一位手表生产厂商的副总经理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厂商告诉记者,如今一些商家除了正常的代销收益,还收取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像进场费、保险箱费、水电费、银行卡、贵宾卡等等。尽管柜台小姐是厂家自己雇佣的,商家还要收管理费、服装费。更有甚者,还收取地板费、赞助费这些莫名其妙的费种,总共算下来有二三十种。
他举例称:企业一年在一个商场中如果有100万元的销售额,扣点扣去25万元,其他各种费用算下来就有两三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商场几万元的换柜台费。有的商场明着就对你说,给我2万元钱,我要办什么服装节,你赞助一下,白条都不给打。
“这其中,最可气的是商场频繁的换柜台费用。”这位副总称。他介绍道,商场中专柜的位置对营业额影响非常大,尤其在目标消费群、档次、价位等都差别很小的情况下,位置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部分商家就抓住了这一点,时不时给你换一个柜台、调一个位置,调位置时每个厂家都希望拿到一个好位置,于是,商家就吊起来卖,你拿多少钱我给你相应的位子,给的越多,位置就越好。这样的情况商家一般是每年或每两年一次。
“武汉的一个商场有一段时间搞买100送100活动,你不参加都不行。”他称。
记者问:“不给钱会怎么样?”答案是,“很简单,请你出去呗!”记者又问:“在进商场时没有合同规定明确的收费项目吗?”回答是,“合同完全可以不执行。”
“事实上,成表的成本不是很高,价格都被乱收费抬上来了。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商家拖欠厂家的回款,有很多死账烂账。卖了表,商家却不给你钱,本应该一个月一结账,可有的商家拖五六个月,七八个月。有的商场经营不行了,前面几个月的账就不结了。”这位副总气愤地说。
商场为什么敢乱收费
对于乱收费问题,商家也有自己的说法。
“商场对厂家扣率,不收其他的费用。”一商场钟表部总经理告诉记者。
另一商场钟表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商场搞一些活动,主要是商家出钱,即使打折,折扣也一般由厂家自己确定的。”
商家们谁也不承认自己乱收费,可厂家都说乱收费是客观存在的。
商家的乱收费成了厂家的一块大心病。虽然怨声载道,但是厂家还得老老实实地掏钱,因为他们怕被赶出商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厂家、代理商对于商场的态度一直是暧昧的。除了销量上的考虑,大商场对于打品牌的作用是巨大的。厂家和代理商们认为必须在大商场里撑起一个位子,哪怕赔一些钱也行,因为产品进入大商场就好比做了一个广告,就可以向其他的零售商宣传自己产品的畅销。总之,厂家离不开大商场。
一位总经理助理的话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一些厂家受制于商家的原因:“国内手表的专卖店推广不起来。开一个店的风险很大。你在商业闹市区租个门面,起码月租费就上万元,然后你达到一定规模,要很多费用——工商费用、人员费用,还得有整套的管理系统——收银的、仓库等。如果没有足够的营业额来弥补,开专卖店就是烧钱。目前来说,钟表行业开专卖店,单个厂家还没有实力。”
不讲规则的游戏
由于厂家利益不一致,对于商家的一些不合理收费,国内的钟表企业一般都是忍受,缺乏合作的机制。
记者了解到,在对某大型商场的柜台费的抵制中,国内手表企业难得的有过一次步调一致。该商场重新装修后,对一些厂家提出要交5万元的柜台费,国内4家钟表企业联合起来共进退,商场钟表首饰部的老总去深圳和这4家企业进行谈判,由于4家的态度很坚决,事情最终以这4大厂商的胜利而告终。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发生在2002年的200多品牌要撤离南昌百货大楼事件。
南昌百货大楼具备优越的地理优势、历史悠久,是南昌商场的老大。但是,巧立名目的收费令人惊讶,装修一次就要收近万元的费用,促销一次就要收费一次,要是供货商嫌贵,商场就会威胁你退货,一些实力不强的供货商只有默默地承受。
而此次事件的起因缘于2002年5月下旬,南昌百货大楼城东店开始招商,要求“南百”的所有供货商都要向城东店供货,除了要求供货商缴纳约定俗成的品牌入场费等费用外,还要求各供货商每月缴纳促销人员管理费450元。
据供货商代表刘先生介绍,按照惯例,只有供货商指派人员在店内进行促销活动时,才要向商场交纳管理费。在百货大楼城东店,许多供货商并不需要促销人员,百货大楼要求交纳的管理费实际上成了其店内销售员的工资,这无形中增加了供货商的负担。
事件一开始,有16家供货商要撤出商场,这些供货商拥有像乐百氏、娃哈哈、光明奶系列等近200个知名品牌,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占南昌百货大楼食品类的60%。在3个品牌的商品被“南百”撤下柜台,5家公司被勒令撤场后,又有9家供货商加入撤出联盟。
事件以南昌百货大楼的妥协而告一段落,该店作出让步:25家供货商如要进入城东店,答应免收相关费用,并将撤柜的产品在6月28日前全部上货架。
前段时间发生在上海家乐福“炒货事件”,使这家法国籍的世界商业零售巨头名目繁多的“进场费”浮出水面——法国节日店庆费、中国节庆费、新店开张费、老店翻新费、海报费、新品费、人员管理费、堆头费、服务费、咨询费、补损费等等。在这些事件中,形形色色的超市、大卖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当供应商与零售商依存关系日益紧密的时候,有一种危机就开始萌芽。
回到我们谈到的“难分难舍”的手表厂家、代理商与大商场的问题上,如果“乱收费”继续发展下去,最终谁会成为替罪羊?
而有业内人士这样说,“如果乱收费继续发展下去,很多规模本就不大的手表企业是后继乏力的;对商家来讲,这种短视而贪婪的作风会致使其失去高高在上的位子;而消费者永远是博弈的牺牲品。游戏要讲究规则,不讲规则的游戏是很危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