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火坑上听说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9:16 中国经济时报

  阮直

  我的童年是在火坑上长大的。

  四十年前的东蒙科右前旗农村人过冬天必须有一面温暖的火坑。我舅舅家的西厢房有两面火坑,大的那面长两丈六,宽一丈二,盘腿坐人能坐下一个排。就这样的大炕我舅舅还
嫌小,又在屋里盘了半面北炕。全生产队的壮劳力都来了也能装得下。弄这么大的火坑干啥?大舅说就图个人气旺,当然了仅凭家里炕大、炕热是招不来人气旺的,大舅招人的绝招是请来说书人。

  每年冬天刚过腊月初八,大舅就去吉林省洮安县把说书人请来。此人姓纪,半瞎,干不了农活,是河北沧州人,三年天灾人祸时闯关东留在了洮安,凭着一口字正腔圆的好嗓子靠说书谋生,他靠爷爷口传学会了三十多个本子,人送绰号“话匣子”。

  话匣子一到了我舅舅家的那个村子全村的男女老少便开始奔走相告了。不用半天功夫,全村的人就都知道又一个听书的冬天开始了。

  吃过晚饭,有听书瘾的人便开始往大舅家汇集。年长者坐南炕的炕头儿,有点身份和辈分的人坐中间,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坑尾,妇女们带着小孩坐北炕。一大屋子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盏玻璃罩的煤油灯挂在房梁中间。南炕三个火盆,北炕一个火盆。火盆中间放着一个茶壶,茶壶里的奶茶冒着热气。

  说书人这时正在上房由我姥爷赔着喝酒。当人们说笑的劲头以近强弩之末,“话匣子”从上房由我舅舅领着走进西屋地中间的八仙桌旁,坐上太师椅,点上一根烟卷慢慢地吸着。这时全屋里四十多号人鸦雀无声了,就等着“话匣子”开口。

  纪说书的说书有两种方式,叙事部分都说,开头结尾和抒情段落就唱,并且是自弹弦子。听说书时我可以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可是让人讨厌的是这个说书人好像闹了肚子,十分钟一次厕所,每次动身前都要说上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几乎就成了他说书的重要内容了。等“话匣子”解手回来,听书的人便开始往一个铁皮罐头盒里仍硬币。叮叮当当声,把“话匣子”那张苦瓜似的脸敲得灿若桃花。其实钱也不多,有身份的人才给五分硬币,一般的人扔个二分,北炕的妇女给个一分就行了,小孩子是白听的。

  “话匣子”一天晚上能挣上十多快钱,这在当时可以买上十多斤猪头肉了。冬天是漫长的,可说书人的故事更长。过了正月十五,社员们开始忙备耕了,说书人的故事不得不结尾了。

  说书人走了,那南北两面大炕就凉了,火盆息了,煤油灯也不用点了。

  老百姓又开始在土地上耕耘自己的故事了。我也背着寒假里的作业,回城里等着开学了。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