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职场 > 正文
 
中华保险分公司总经理陆丰元的创业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8:2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俊 陈天翔 发自上海

  1976年,在家人的支持下,陆丰元凭着一腔热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军,那年,他19岁

  他果断地放弃了已经联系好的单位,全身心地投入到保险这个行业里,从此,陆丰元
就和保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情

  对症下药,陆丰元大胆地在金山人保提出了将业绩和收入挂钩的想法。而人们的陈旧观念是改革的最大阻力

  陆丰元根据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的特点,在发展战略上首先以迅速铺开必要合理的网点为基础,快速地在上海滩找到立足之地

  1976-1985年:军队是炼金大熔炉

  1976年,19岁的陆丰元,参军到了兰州。

  当兵苦,在兰州当兵更苦。漫天飞沙,物质生活条件与上海更是没法相提并论,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是陆丰元在内心告诉自己“我是来当兵的,不是来享受的”。

  陆丰元是能吃苦的。

  陆丰元回忆道,当地农村的生活很艰苦,吃穿都有问题,有的一家人只能共用一件厚实的外套,谁要出门了才能穿。部队的条件相对好一些,但是,那时在冬天也只能吃到三种蔬菜:土豆、萝卜、大白菜;“如果十天半个月能够吃到一次荤菜的话,那高兴劲儿就和过年一样。”乐观朴实的话语折射着陆丰元坚毅开朗的性格。

  凭着自己年轻好学、上进心强,加上自我要求严格,陆丰元很快就从同期新兵中脱颖而出,在训练结束后被选到机关担任警卫员。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陆丰元比别人更早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充分利用部队给战士补习文化的机会,如饥似渴、一点一滴地把落下的基础知识补起来。

  在过了若干年后,重新谈起这段经历的时候,陆丰元显得很兴奋,他说转业那么多年了,勤奋好学的品格一直没有丢。他坚持着将大专、本科课程读完,前些年又顺利完成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陆丰元认为,在部队的十年时间里,对自己锻炼最大的是在担任司务长时期。司务长级别虽然不高,但是对锻炼人的综合能力却是大有好处。尽管当时条件很差,面对那么多人、那么多张嘴,陆丰元还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改善大家的伙食。为了让战友们吃饱吃好,他开源节流,亲自养猪种菜,把省出来的钱都用到改善部队伙食上去。

  由于工作的努力,他担任司务长这3年里,不但得到战士们的称赞,而且常常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同时,最有收获的是陆丰元在管理工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得到了培养和展现。

  1985-1996年:一“退”一“进”

  27岁那年,陆丰元从部队转业回到上海金山,自然地面临着落实工作单位的选择过程。由于在部队时比较喜欢文体活动,陆丰元首先选择了县体委。当时正值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刚好从国有银行分离复业,为了开展业务正需要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加入到队伍中来,刚转业回来的陆丰元也被保险公司的领导相中了。

  保险事业对当时的陆丰元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行当,甚至都不知道,在地方上居然还有一个叫保险公司的单位。陆丰元说,当初答应进入保险公司,完全是凭着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了兴趣和渴望。他了解到保险事业在中国是一个朝阳行业,在这个事业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因此,他果断地放弃了已经联系好的单位,全身心地投入到保险这个行业里,从此,陆丰元就和保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情。

  陆丰元从最普通的业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当时金山人保公司不论业务规模还是人员队伍都是比较少的,整个公司才七八个人,全年保险费也就两三百万;展业也是由业务员分片负责的,一个人要负责很大一块区域的展业工作。由于当时国家刚恢复保险事业不久,加上金山县地处远郊,人们心里根本就都没有“保险”这个概念,要动员大家主动参加保险,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陆丰元一头扎进了学习保险理论知识、宣传保险的益处、动员社会各行各业参加保险的工作中去。

  由于中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整个社会对保险事业不重视、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人们在应对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方面依赖国家的思想很严重,因此开拓保险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陆丰元回忆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当时有一个称为“农村建房保险”的险种,主要保障对象是要建私房的农民。保险业务员上门宣传时,农民有很强的抵制情绪,当时在陆丰元负责的那个镇里,正好有两户人家盖房子,一个参加了保险,另一个没参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造成了两间房屋不同程度的受损。自然,一家得到了赔偿,而另一家没有。这一来,大家都看见了保险的好处了。陆丰元更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一家一家地跑,一户一户地说。在他负责的那个镇里面,几乎户户都参加了保险。第二年,陆丰元负责的那个镇还获得了人保系统的大奖。这让他更坚定了要做好保险事业的信心。

  1996-2002年:治好病树栽上新苗

  1996年人保系统实施产寿险分离经营,陆丰元被分到了财险公司,担任一把手。

  陆丰元毫不掩饰地说,在他接手负责人保金山支公司全面工作的时候,支公司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全公司人员要290多人,其中光遗留的“三产”人员就有200多人,80多名保险业务员的人均保费不到60万,还背负着600多万的“三产”债务,“农业风险基金”亏损了100多万。

  除了这些,1996年的中国保险市场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是“一股独大”的局面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相继离去。此时的陆丰元明白,如果还不赶快进行改革和整顿的话,等待他和金山人保的将会是什么。

  当时的公司还流行吃“大锅饭”,员工没有丝毫的积极性。对症下药,陆丰元大胆地在金山人保提出了将业绩和收入挂钩的想法。陆丰元遇到的阻力是相当大的,毕竟这是在国有体制下的企业内搞深度改革,人们的陈旧观念是最大的阻力。

  改革方案被翻来覆去地进行论证,最终,凭着他的坚强决心,力排众意,把方案敲定了下来,同时也把改革的风险压到了自己的身上。

  经过慎重而努力的改革,原来那个“烂摊子”在陆丰元和同事们的一起努力下,公司经营管理很快有了起色。保费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每年实现利润都超千万,债务得到了清理,还赢余了几百万。

  陆丰元说,改革需要冒险,通过那次“大手术”,他已经尝到了改革成功的喜悦,同时,他更是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

  2002-2003年:跳槽中华再赢一次

  但是,时任金山人保老总的陆丰元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将会和这样的一条新闻联系在一起:“2002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没人会想到,就在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条消息的几个月后,在金山人保已经工作了17年的陆丰元会出任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现在,陆丰元抛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一切,作出这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这也就意味着,陆丰元放弃了一幢自己建起的大楼,要在一片空地上重新建造一幢楼,当时陆丰元已经47岁了,很多人都在怀疑和观望着。

  陆丰元这次还是赢了。

  2003年3月,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从筹备到开业才花了3个月时间,这也成了上海保险界的一项记录。然而,和其他保险公司成立时的大张旗鼓不同,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的开业是“悄然无声”的,因为陆丰元将原定举办“开业典礼”的所有费用和全体员工的个人捐款全部捐赠给上海市红十字会,用于帮助社区的弱势群体。开业虽然是静静的,但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的爱心换来的是响在全市各个角落里的上海市民那里的不多见的掌声。

  新公司一成立,就能得到如此良好的口碑,在相对发达的上海保险市场上,对于一个保险公司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口碑好了,公司业绩也如期地实现了开门红。开业仅一个月,就承保了上海石化等一系列大的项目,保费收入达到2600多万元人民币。

  陆丰元打响中华保险进军上海的第一炮。

  陆丰元回忆起他的这段“跳槽”经历,显得感慨万千。当时,中华保险正好要到上海筹建分公司,有人就找到了他,想探明他的想法。当时,陆丰元根本就没怎么考虑就婉言谢绝了,毕竟在一个单位奋斗过近二十年,内心是有感情的。但是,当中华保险总公司孙月生总经理得知陆丰元是个重情谊的帅才后,就风尘仆仆、冒雨从新疆赶到上海,亲自做他的工作。陆丰元被真情打动了,被孙总那种朴实的作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折服,他义无返顾地加入二次创业当中来。

  17年基层保险公司的工作经验,让陆丰元熟知上海保险市场的状况,也清楚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

  商场如战场。陆丰元根据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的特点,在发展战略上首先以迅速铺开必要合理的网点为基础,以有效益的车辆种类、单位和财产险大项目为业务切入点,快速地在上海滩找到立足之地。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金山、闵行、青浦、南汇、嘉定等地,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局面,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全市范围内(除崇明以外)的营销服务网络。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2月11日 第八版)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