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抓住扩大就业的有利时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8:07 经济日报

  编辑提示 2003年是我国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第一年,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率的宏观调控目标如期实现。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网最新监测显示,当前劳动力市场呈现四新特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失业率可能会有小幅上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郑东亮对此分析提出,实现2004年新增就业900万人预期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四大有利因素。

  近年来,我国将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200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

  2003年是我国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第一年。虽然受到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不利影响,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仍然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全年GDP增长率达到9.1%,这为促进就业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同时,随着积极就业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我国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率的宏观调控目标如期实现。

  劳动力市场四新特征

  需要受到充分的关注

  全国92城市劳动力职业供求信息2003年四季度监测表明,我国积极就业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依然存在,一些特定群体的就业困难还相当突出,但总体就业压力有所缓和,求人倍率有所上升。

  从2001年以来全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情况看,我国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用人需求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呈稳步上升趋势。2001年四个季度的求人倍率均值约为0.71,2002年约为0.79,2003年约为0.88。求人倍率的变化在个别时间段有小的波动,但总体是上升趋势。求人倍率的上升,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结果,也是积极就业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二、尽管中、西部地区的不少省份,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难度增大,还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但劳动力市场求职主体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经开始真正确立。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从最近三年的情况看,下岗职工在全部求职人员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是就业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的重要信号,表明下岗失业并轨取得重大进展,下岗进中心保障基本生活这一在特殊历史时期采取的过渡措施逐渐淡化,也表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取得实效,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开始真正确立。

  但是,从地区比较看,东、中、西三大地区就业市场化进展不平衡,东部地区除辽宁、河北等省外,就业市场化进展普遍较快,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求职人员中下岗职工所占比例已相当低,很多地区如烟台、绍兴、宁波、常熟、无锡等地的劳动力市场中已难觅下岗人员的踪影。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不少省份,下岗职工在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中的比例仍比较大,在这些地区推进就业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下岗群体比例的减少并不表明他们已经实现就业,可能有一部分下岗人员随着并轨转入失业群体,这部分人还是存在再就业问题;下岗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所占比例虽越来越小,但多是困难群体,需有更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促进再就业。

  三、与一般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下岗失业矛盾突出,解决就业问题难度大,任务紧迫,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特别重视。

  资源型城市的求人倍率低于一般城市,从2003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情况看,资源型城市的求人倍率仅为0.71,低于全部调查城市0.88和非资源型城市0.89的水平。这与第三季度资源型城市的求人倍率为0.79,而非资源型城市的求人倍率为0.9的情况基本接近。

  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分布比较集中,旧体制影响根深蒂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任务极为繁重。在国有企业改制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下岗和失业集中,特别是其中的资源枯竭城市,如调查城市中的鞍山、本溪、石嘴山、白银等城市,由于经济依赖于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或衰退引起支柱企业和配套企业的整体不景气,甚至矿竭城衰,因此,除了新增劳动力的每年增长外,下岗失业更成为劳动力的供给主体;由于资源型城市大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整个经济系统对当地矿物资源依赖大,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又导致第三产业发展条件也欠佳,资源型城市的就业渠道窄。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矛盾加在一起就造成了资源型城市就业的突出矛盾。解决好资源型城市特别资源枯竭城市的就业问题,难度大,任务紧迫,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特别重视。

  四、劳动者技能素质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差距较大,职业供求匹配问题相当突出,就业岗位资源尚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当前,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新的“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现象。一些用工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而一些劳动者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不完善;就业信息服务有待加强;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有待改善等。但更突出的问题,还是劳动者技能素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这从不同技能等级劳动者的求人倍率的差别可以得到证明。

  从对2003年第4季度9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各大类职业的统计情况看,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达到了0.88的较高水平,但全部用人需求的最大可能满足率或者称职业匹配率仅为0.81,有接近20%的用人需求事实上在所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因缺乏相应的求职者而不能满足,这导致全部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人员最大可能的求职成功率仅为0.714。劳动力市场职业匹配欠佳的状况在各季度中的表现基本相近。如2003年1季度,各类职业的求人倍率为0.86,职业匹配率为0.83,求职者在所在求职城市的最大求职成功率为0.71。

  2001—2003年劳动力市场

  下岗职工求职比例走势

  求职人员中下岗

  职工所占比重(%)2001年 1季度13.7

  2 季度9.1

  3 季度11.8

  4 季度11.82001年全年11.22002年 1季度9.91

  2 季度10.7

  3 季度10.5

  4 季度11.22002年全年10.62003年 1季度9.1

  2 季度9.2

  3 季度7.9

  4 季度8.1

  要抓住四个有利条件

  应对五方面就业挑战 2004年我国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还处于劳动力增长高峰期,年新增劳动力在千万以上,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更加迫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二)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变化,“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普遍,这几年有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较高,一直供不应求,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三)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过去,对就业的消极影响可能将更明显表现出来;

  (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任务远没有完成,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中将排放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虽然我们强调富余人员的企业内部分流安置或者更多利用企业力量的安置,但这无疑是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五)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还存在难点,地区之间就业形势也不平衡,一些地区不仅就业矛盾突出而且市场化改革任务艰巨。

  从2003年调查城市劳动力市场情况看,劳动力供求矛盾虽有所缓和,但2004年整体劳动力市场形势却未必乐观,就业和再就业的任务依然繁重,应当充分利用好当前比较有利的条件:

  一是预计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二是就业工作摆到各级政府工作的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的就业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是国家正在取消劳动者流动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正加快步伐;四是劳动者职业培训工作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更受重视,正逐步走上正轨。

  我们相信,2004年只要切实做到:以增加就业岗位为重要目标,将就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操作难点,全面发挥政策促进就业效应;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运转管理;以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完全有希望实现的。

  2001—2003年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走势

  求人倍率 求人倍率 求人倍率

  2001年 1季度 0.65 2002 年 1季度 0.73 2003 年 1季度 0.86

  2 季度 0.69 2 季度 0.74 2 季度 0.89

  3 季度 0.75 3 季度 0.78 3 季度 0.9

  4 季度 0.75 4 季度 0.89 4 季度 0.88

  2003年第四季度七大类职业供求匹配比较职业类别 求人倍率(最大)职业匹配率(最大)求职成功率单位负责人0.670.870.58

  专业技术人员0.870.820.7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0.850.800.68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070.800.86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0.860.840.72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0.930.830.77

  其他人员 0.580.840.49全部职业 0.890.810.714作者: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