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要界定公共与个人的边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6:17 新京报

  据昨日《新京报》报道,日前,家住青塔片区的居民发现“筷乐家园”快餐店早餐的免费豆浆不再免费了。餐厅称此举实属无奈,原因是少部分居民冲着“免费”而来,肆意浪费。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个案,让我们明白公共使用与特殊使用的区别,从而有利于人们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更多人的福利。

  该店里的豆浆本是商家给顾客提供的免费产品(类似于经济学上的公共产品),只要你消费尽可以无偿地食用豆浆。但无偿提供豆浆是有界限的,食用豆浆的行为必须符合于人们的常识:“本人食用,不能浪费。”这样才是符合商家提供免费商品的初衷。

  可是有些人却端来了大锅:或者极尽浪费之能事,或者带回去给其他人吃,甚至不能排除有些人将这样的豆浆再转手倒卖的可能,可以说这样使用豆浆已经与商家提供免费豆浆的初衷相悖了。而且少数人对于免费的豆浆的不当使用,也直接影响了其他人的权利:导致其他人无法享用豆浆,当然也使商家蒙受了相当的损失。

  可以说少数人对于豆浆的使用是不诚信、恶意的、不会为人们支持的,用大锅盛豆浆是一种特殊使用,并不符合于商家免费的初衷。这样的道理人们都懂,但是我们将同样的道理再类推一下,用到社会公共领域,有很多人就犯了迷糊了。例如,公共住宅的楼梯口,很多人理直气壮地将自家杂物堆在那儿;在大街上人行道,有人就认为能够免费步行,我就能够推销物品;在一些免费的公园里一些商业摄像或者商品销售人员就在那儿进行商业活动等等。

  其实,这些公共物品的使用,只允许在“公共契约”的范围内使用,也就是在常识范围使用,比如大街就是人们行走的地方而不是人们用于推销商品的地方,如果谁在大街上大规模地推销商品就有可能影响或者排除他人对于大街的使用,而这就不符合人们提供公共产品的初衷:人人平等地占有社会资源。

  用大锅盛豆浆,在大街上推销商品,占用公共面积堆放物品,这些都突破了特定的境况下公共使用的界限,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使用,而这样情节严重的话就不会被社会允许。当然如果有十足的理由需要这么做,就必须有特别的许可与交费,以弥补他人的损失。

  因此,从大锅盛豆浆这件事,我们看到了对于一个免费的公共产品区分公共使用与特殊使用的重要性,小到一个店,大到一个市、一个国家,公共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使得这些公共产品(大多是免费的)成为一种真正的公共福利,就很有必要对于一些特殊使用予以限制。邹云翔(江苏检察官)(来源:新京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