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家新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6:1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王春光:只有减少务农数量才能富裕农民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认为,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重视的。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出台政策提高农民收入,这是广大农民的幸运。不过,农民增收,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尽管多年来受到重视,但是农民收入增长却相当迟缓,城乡差别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问题的症结在于约束农民增收的各种客观条件没有发
生根本性的改变,反而得到不断强化。

  王春光提出,要使农民增收,前提是减少农民数量,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农村城市化,是减少农民的惟一途径。现在,人地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一个瓶颈性因素,越是落后农村,人地紧张越严重。仅仅依靠紧缺的耕地,是不可能实现农民增收的。这里就需要让大多数农民向城市转移。目前上亿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就是农民自己为了适应农民增收要求而做出的自主选择和决策。这也应是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路径取向。国家应该加大城乡体制改革,让已经流入城市务工经商的绝大部分农村流动人口实现村民向市民的转变,使他们实现彻底的城市化,并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生活方式的培训服务。只有与这些政策相配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农民增收政策才能起到长效的、根本性的效果。卢锋:提高农民收入政策只是因素之一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是一个信号,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农业问题异乎寻常地重视。用一个执政党的文件来谈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这是中国特色。北京大学教授、农业问题专家卢锋说。

  卢锋说,在我国曾经有很多扭曲性的制度安排。在政策上,农民和社会其他公民没有被平等对待。因此,需要新的、好的政策来解决。他提醒说,在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既要重视好政策的作用,也要看到政府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不是政策好了,农民的收入就一定能提高。他指出,农民收入问题,其实是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涉及很多经济发展规律。如此背景下,政策只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因素。另外,投资、市场、技术革新等,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这是农民收入提高的大背景。许小年:宏观经济调控应向供给政策转变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总经理许小年认为,目前从总体看商品供大于求比例偏高,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应从过去多采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向供给政策转变。

  许小年说,尽管现在看到了一些通胀的迹象,但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并不反映中国经济内部供求失衡的情况,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本推动的;2004年中国仍将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情况,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商品供给能力超过了需求能力。他认为,从总体看,全部商品中,供大于求的比例偏高。所以,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应该向供给政策转变。胡祖六: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强势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了乐观。他认为,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继续保持,GDP的增长仍将保持9%以上。今年中国的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将保持强劲势头。而且,今年政府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不会急刹车,通胀率预计在3%-5%。

  胡祖六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没有问题,但已出现局部过热,比如房地产。中国的投资率还有可能提高,而且储蓄还会进一步增长。但是中国的投入产出率还有待提高。高通胀肯定对经济增长有害,但低通胀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