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资本运作:浙商的"软肋"与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李肃对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6:1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日前,首届浙江民营企业峰会在杭州隆重召开,1500多名来自浙江各类大小民营企业的企业界人士云集杭城,就民营企业的发展各抒己见。

  但是,对于中国浙商群体进行资本运作的竞争能力,应邀作为会议演讲嘉宾的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李肃却兜头浇了一桶冷水。他毫不讳言地指出,浙商群体资本运作存在一系列竞争弱势,需要加快战略转型。应记者之邀,李肃向记者进一步阐发了他的这些
观点,并与记者一起探讨浙商群体面临的危机和机遇。

  浙江资本潜流涌动

  记者:浙商群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明显的经济发展特征引起中国各个经济区域的广泛关注。内地企业都在关注浙商,包括浙江的资本流向。和君创业对浙商以及浙江资本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评价?

  李肃:浙商的发展,有一段曲折的演进历史。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温州民营企业作为浙商的先行者,起步时还是十分原始的,它们大多是一批家庭作坊式企业,渗透到全国。90年代初,温州的分散作坊开始分化,并在许多行业出现了并购重组行为。同时,浙江各地众多新生的民营企业选择了细分市场的产品战略,靠低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了一个又一个产品从城市国有企业向乡村民营企业的产业转移。

  进入90年代中期,浙商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转型,资本流向出现了三种趋势:一是自成体系的金融信用周转体系建立起来;二是大量资金和企业家迅速流进东欧,形成浙商境外群体;三是大量过剩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使浙江的房地产业很快发展起来。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浙商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着战略调整与升级。一个是以慈溪的方太为标志,浙商开始研究自己大规模成批量以后怎样打出国内品牌,也就是说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形成能力之后如何重新回到国内市场,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打通整个中国的市场需求。第二个支点是以华立集团为标志,浙商开始运用自己的产业基础,探索资本运营之路,比如买上市公司、到国际上并购等开始各种新的尝试。

  资本领域缺少开放度

  记者:虽然浙商已经站在制造业的制高点上,但浙江企业却没有突显出产业领袖的气势,而是停留在外国生产加工基地的层面,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否深入地进行分析,浙江民营经济与外部省域相比还存在什么差距?下一步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过程中,浙商面临着哪些发展瓶颈与问题?

  李肃:浙商无法形成产业领袖的地位,是因为资本运作能力不足。浙江企业与外省企业的差距,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比不过北京,二是速度比不过广东,三是品质比不过上海,四是外向型比不过江苏,五是潜能比不过后发省份。浙商真正走向市场经济,特别是加入WTO后实现国际化对接的最大障碍,是资本运作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弱势。

  所谓资本竞争能力首先是资本聚集力。大规模地吸纳社会资本流入一个地区,流入一个产业,是资本运作的目的之一。我认为浙商在这方面普遍缺乏重视,大多数浙商认为自己不需要钱,他们没有大规模吸引外资的动力。国外的大型产业资本进入一个地区,会带动一个地区的整个产业素质和国际化能力的提升,比如苏州就有这个强势。

  中国大量的闲散资本过剩后,目前,大量低成本资本在选择投资流向。这些投资过程将会造就出一个地区各种各样资源的全面流动,包括金融人才、技术人才和全国的市场等,都会带入一个地区,带动一批企业。国际大产业公司进入浙江尚比较少,国外金融资本似乎难以找到进入浙江并带动浙江企业国际化的机会,而国内资本和金融资源进入浙江几乎是无门可入。浙江在资本领域缺少开放度,缺少对大规模吸纳资金的重视程度。

  面对WTO后新的竞争形势,浙商若永远停留在制造业层面,将永远只能是外国的生产加工基地。而制造力的复制极其简单。在中国新一轮整合区域资源、跨国公司资本进入、全新布局的资本流动下,浙江经济若不进行重大的产业技术升级,将倍受挤压,并具有不可小视的危机。

  走通资本运作之路

  记者:不过不能否认,近年来一批浙江企业不断增强对资本市场的认识,纷纷加快上市的步伐,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浙江板块已经有60多家上市公司,对于浙江的上市公司运作,您怎样评价?

  李肃:目前浙江上市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批生产型企业,上市募集到了一大笔资金,却不知道该如何运作,企业仍然是个生产工厂,不具备资本运作的功能,这类企业属于工厂型。另一类是多元发展型,这类上市公司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但最终进入的结果是,对别人和新进入的领域把握不住,多元投资后,暴露出自身决策和管理的能力明显不足。这两类浙江上市公司,都不具备真正资本运作的功力,距离成为产业领袖的目标相差都是很远。

  记者:尽管中国资本市场有着先天不足,但这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发展,其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这其中是否有值得浙商可以借鉴的经验?

  李肃:中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上世纪80年代是半市场化行政性运作,靠短期的政府协调搞企业上市;90年代是半市场化的投机性运作,一批上市公司做庄、炒作,无实际内容;21世纪近三五年,中国开始真正有金融资本进入产业重组,当然还不完全成熟。但我们已看到,在微观领域,有大量的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积累了完整的经验。

  比如北汽福田。它没有浙商私有化的运营机制,但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了百家企业造福田,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它从山东诸城一个3000万小厂,已跳跃发展成为我国第一大轻型汽车工业公司,拥有了与国际汽车大家并肩合作的能力。

  再如中外运。它没有浙商的成本优势,有着几万人的庞大队伍,但是调动和聚合了大量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国有资源,形成巨大的市场网络,将产业发展调整到物流战略,迅速形成两大体系,分别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从而又通过大量的过剩资本,大规模地收购兼并民营企业,改变原有的国有机制,实现企业的管理升级。5年的时间中外运从40亿元产值上升到今天250亿元的产值。

  作者:记者 李彬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