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服装出现四大“克隆”流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 09:37 扬子晚报

  国外品牌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脚步大大加快,与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将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复合展开。据《市场报》报道,国内品牌要生存,不少企业走了“克隆品牌”之路。由此,中国的服装出现了4大“克隆”流派:京派、海派、粤派、汉派。

  据介绍,这4大流派仰仗自己的地理优势,几乎都有自己“克隆”的蓝本。京派以“克隆
”欧美为主,海派以“克隆”日本为主,粤派以“克隆”港澳地区为主,汉派“九省通衢”,什么服装都“克隆”,由此有人称汉派为“杂派”。有一首打油诗说:“卡丹”到处有,“狐狸”漫山游;“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

  在杭州、上海等地还出现盗用“金利来”商标注册公司的现象,在杭州的龙祥等几大服饰城就有以“意大利金利来香港公司”授权经销商的名义经营西装、衬衣及领带的铺位。而据金利来公司调查,这家“意大利金利来公司”在香港既无经营场所又无从业人员,更谈不上实际的经营活动,明摆着是拉大旗,作虎皮,挖空心思“傍名牌”。

  “克隆名牌”虽然为一些企业带来暂时的效益,然而,它是以毁灭自己品牌为代价的,其结果是,中国服装被外国品牌洋化了,即使自己制作的品牌服装也要取个洋名字,如北京的“伦敦雾”、上海的“奥德臣”、广州的“维拉尼诺”、杭州的“蓝威铭”,如果产品不标产地,消费者肯定会认为是国外品牌。因为国人“克隆”洋品牌,推销洋品牌,使中国人的心态已成定势:国外的品牌就是比国内的品牌好。不取个洋名不仅在国外不好销,而且在国内也不好销。由此,中国的服装完全失去了个性。

  国际品牌正在淹没“中国服饰”。一路是产品直接打进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设立专营店或专营柜的世界名牌服装,如姬龙雪、贝纳通、欧迪芬等已有50多个,这些品牌全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并占据了中高档市场的相当份额,有些百货商场,只引进国外品牌,而将国内品牌拒之门外。

  另一路是将牌子输入中国。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厂房和劳动力生产他们的产品,然后,销往世界各地。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许多国际品牌都在我的企业加工生产,我们的加工产品都是100%直接销往欧洲市场。我国潮州有一家工厂生产的晚礼服占全世界产量的60%-70%,但在世界各地销售的时候,不得不用外国经销商的商标,因为贴上我国自己的商标卖的价格仅为国外商标的10%—20%。中国的“杉杉”、“罗蒙”、“海盟”、“美尔雅”、“顺美”,出口的高档西服无一例外的只能委屈地使用外国品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