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地方在国有产权转让工作中,存在暗箱操作、私相授受、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公平受损,同时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地各部门应根据国资委、财政部近日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加强对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规范国有产权流转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和保障。实现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就要强调国有产权交易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必须纳入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过去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多是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由转让方寻找、选择受让方,通过一对一的谈判确定转让价格。实践证明,场外交易存在不透明、不公开的弊端,缺乏有效监管,容易产生不规范、不公正的现象,难免暗箱操作、私相授受、低估贱卖等现象。根据《办法》,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必须到交易市场进行,公开披露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进行公开竞价交易。
实现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要强调转让程序。在操作中必须依据《办法》,从国有产权转让的决策、行为审批、清产核资、审计、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到转让信息的披露、受让方的选择、价款支付、交易鉴证等产权交易涉及的各个关键环节,从程序上进行规范,通过统一规范的程序约束,来实现国有产权的规范交易。
实现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还要明确责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涉及到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利益,决不能草率行事。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和受让方一旦违反《办法》规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相关批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此外,实现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还要注意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也是转让国有产权过程中需要着力做好的关键环节。未按照规定妥善安置职工、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将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在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中,如果涉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应听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坚决杜绝未按规定妥善安置职工、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贺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