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经济展望系列述评之四 纺织业:关键是提升质量与效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 08:00 经济日报

  2004年,纺织行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总体继续趋好,但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新的挑战,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将逐步转向质量与效益提升的态势。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预计今年全行业产值增长将在18%左右。

  出口增幅略降 四大问题待解

  2003年,我国纤维制品出口达到8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中国纤维制品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17%,比上世纪末增长2.4个百分点。专家指出,今年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有利于中国纺织工业扩大出口,但今年没有新增配额取消的因素,美国对中国3种产品设限开始执行并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世界范围内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现象继续蔓延,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集团化的区域经贸合作步伐加快,以及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原料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都提醒我国今年的纺织出口难以继续保持像去年那样的高增长。

  同时,去年纺织工业的发展暴露出的四大矛盾和问题也亟待解决。一是局部存在的盲目投资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要予以高度警惕,切实防患于未然;二是去年三季度以来棉价的急剧上涨成为纺织行业运行最突出的问题,暴露出我们在积极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还不善于运用市场化方法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资源”,对棉花供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三是入世后虽然歧视性的配额体制将按时间表逐步解体,但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高增长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加剧,贸易摩擦必然增多,纺织行业应对机制亟待改善;四是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方式、营销方式落后、技术落后、体制机制障碍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过去一年表现仍较明显。

  仍具相当增长空间

  现在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1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工业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在质量、个性化和多样化文化品位以及产业用纺织品方面都有更高的增长空间。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从业人数包括家庭工业大约1800万人。根据世贸组织的报告,中国纺织企业职工的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是美国的4.85%,墨西哥的31.36%,法国的3.81%,日本的2.64%,韩国的12.97%,印度的110.97%,表明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纺织业长期比较优势的基础,同时也说明扩大就业是发展纺织工业的强大动力。

  目前,纺织行业资本结构已日趋多样化,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通过市场化改组与国有企业资本多元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了资本素质,非国有资本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的比重已上升到约84%。

  纺织产业的技术构成大幅提高。

  2003年进口国际纺织先进技术装备达到44.7亿美元,国产新型设备销售达到350亿元。染整工艺和技术稳步提升,高档面料产品生产和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在2003年出口增长结构中,纺织品一般贸易出口增幅达34.31%,远远高于加工贸易出口10%的增幅,出口服装使用国产面料增多。

  此外,纺织产业资源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2003年化学纤维产量达1150万吨,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1/3 ,占国内纤维总产量的65.7%,差别化纤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了国内不同层次市场的需求,增强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也有效地降低了国内棉花价格上涨给纺织工业带来的风险。

  质量、效益仍然是关键

  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国家要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刺激内需扩大,这对纺织行业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仅衣着消费占全部最终消费的比重将有望超过6%。根据对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及2003年高基数起步条件,预计今年全行业产值增长18%左右,出口增长14%左右,效益增长7%左右。

  今年,纺织行业将着力于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按产业链配套扩大高质量产品比重。依靠提高主导产品的物质性能、使用功能和文化品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与国际商业标准接轨,抓商业标准检测,继续推广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创新能力,推行品牌战略,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纺织产业技术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鼓励纺织品服装生产者,特别是面料、服装的设计师们,提高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表现力,提高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与东西方各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表现水平。

  提高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的现代化,加大行业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服务,达到资源优化配置,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文/本报记者 周 倩作者:周倩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