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已过,年味彻底散去,盘点一下春节文化市场,可以看到热闹的市场背后有冷有热。
演出市场有忙有闲。谁都知道春节是一个最大的“黄金假日”,在聪明的商家眼里就是可以点石成金的商机。仅以北京为例,初步统计,北京春节期间的各类文艺演出多达264场,约有16万人次走进剧场。据了解,春节期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李白》、《男人的自
白》等话剧纷纷上演,观众上座率达到95%,票房赢利200多万元。而北京音乐厅和中山公园音乐堂更是赚得盆溢钵满。北京演出市场的繁荣,与各种演出团体和演出公司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这些社会力量办起来的文艺团体和民营演出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商业演出,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但面对巨大的观众需求,有着巨大利润的春节演出市场,中央直属十大院团的演出却寥寥无几,仅有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台管弦乐音乐会。据了解,除中国京剧院三团在外地演出外,其他院团大都放假休息。在这文化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春节演出档期,这些大院团却过得这样清闲,说起来不禁有点可惜。
电影市场有热有冷。与往年贺岁片你追我赶的情形不同,今年春节期间的银幕显得有些冷清,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影片不多,而且还主要是进口大片在烘托市场。据北京新影联发言人高军介绍,今年春节长假北京地区电影总票房比去年低了10%。依靠进口大片《丛林奇兵》,北京新影联公司共收入230万元票房,占据了该公司春节总票房的76%。这也说明了国产影片票房的不尽如人意。
荧屏上冷热参半。春节期间,耗力耗财的电视晚会普遍遭到观众的冷遇,相反,电视剧配餐满足了观众的需要,北京电视台每天四集的《天龙八部》获得观众较好的评价,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居高不下;央视在一套、八套晚间时段同时推出《健康快车》和《炊事班故事(续)》,观众反响还不错。除此之外,春节过文化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买书的人多了,到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的人多了,还有的人泡在图书馆。在北京,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去国家图书馆阅览的人约有31000人。过文化年的观念,显然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消费的商机,但商家要想在春节文化市场捞上一把,还是要在内容上、形式上紧跟着人们的文化需求,否则就会错过大好机会。文/本报记者 李红光作者:李红光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