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川渝两兄弟握手言“合”区域“肠梗阻”顽症待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 17:24 中国经营报

  虽然初春的成都还略带寒意,但却丝毫影响不了金牛宾馆娇子大厅的热烈气氛,在这里,当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和重庆市市长王鸿举郑重签下《关于加强川渝经济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满堂掌声为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而响起。双方合作的领域涉及交通、能源、旅游、文化、警务和广播电视产业等方面。

  在重庆“直辖”了整整7年后,川渝“两兄弟”终于在2月3日这天坐在了一起,这标志
着川渝合作这一过去一直停留在学术界和商界的说法,终于摆上两地决策层的议事日程。

  产业转移抗衡两“三角”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公开招标,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成为规划编制中区域规划的重点之一。这使以成渝经济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区被推到了同珠三角、长三角一样的位置。

  发生在全球的产业转移已使东部地区成为受益者。专家指出,在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西部转移已成为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增强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实力已成当务之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秘书长盛毅认为,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优势很明显:劳动力成本远比中国东部地区便宜;是我国最大能源基地,水、电、气、煤等相对宽裕,“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川渝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能够进一步加强,将成为西部地区接受产业转移条件最优的区域。”

  正如盛毅所说,长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内密集的城市群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协作体系,珠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周边的香港和区域内迅速崛起的中小城市。“川渝两地同处四川盆地,发展受地理环境、运输成本等限制,如果区域内交通和人文的天然联系优势不能充分利用,双方不能形成彼此以对方为经济腹地作支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格局,区域的整体竞争实力必将大打折扣。”

  川渝合作的“肠梗阻”

  “川渝部分项目合作实施仍然牵扯到旧的体制问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教授将川渝合作实施的问题提了出来。据了解,在《框架协议》签订前,电力和天然气能源共享问题遭遇了长期以来的能源体制的瓶颈。

  据知情人透露,在川渝合作以前,两个地方由于发电方式不同(四川水力发电和重庆火电都存在相当优势),使得过去四川向东部供电经重庆电网时会受到相当限制。同样,川东地区盛产的天然气也遇到了类似问题。虽然目前能源方面的合作已经立项,但马上进行还有障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会人员告诉记者,相关政策落实时,由于利益的问题,仍会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可能。“只有尽快使合作双方政府以及经济课题研究的专家共同建立起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执行部门,才能尽量避免前面提到的问题。”林凌教授说。

  实际上,设立专门项目管理执行部门的建议在川渝合作课题研究中有所提及并且纳入了合作议程。四川社科院一位专家指出,这样一个部门就好比川渝“两兄弟”合作过程中的一个裁判。

  “经济发展不要忽视了生态保护。”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在讲话中特别指出,“四川还有几十万人生活在半山腰,如果仅仅只强调经济合作,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一发大水,本来就很严重的‘山地灾害’还会加剧。”但是川渝双方生态保护的问题,只在《框架协议》中列出,分项协议还未签订。

  此外,有关重庆在川渝合作后会优先考虑选用四川生产的零配件的问题,虽然会朝着资源互补这样一个双方政府合作的初衷发展,但业内专家指出,由于重庆汽车所需配件型号与四川生产汽配协调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问题,以及涉及到其他已经成熟的供货渠道等具体问题,还要根据市场规律办事。

  从“城市断层”到真正的“川渝经济区”

  川渝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着典型的“断层”特征。在川渝地区的33个城市中,除了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外,其余31个都是中小城市,其中19个是县级市,其间没有一个大城市。这导致该区域内的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渝两地高度集中。而这与以区域力量参与经济竞争的大势不符。

  这种“断层”还体现在产业布局上。尽管近年来川渝两地纷争不断,但有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即成渝两地产业发展极具互补性。成都的优势在于金融、商贸、电子工业、旅游,而重庆的优势在于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物流,两地完全有条件协同发展。“重庆发展需要经济腹地,而四川恰好能提供广阔的原材料、产品、劳动力市场。如果两地能携起手来,消除‘断层’将不是一件难事。”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专家预测,作为经济区域的川南城市群将在3至5年内逐渐形成。长远来看,已经动工的遂渝铁路、高速公路(成都经遂宁到重庆)建成后还可能在成渝之间形成一个新城市群(遂宁、南充、潼南、铜梁),进一步强化两地经济联系。专家认为,“只有当这些中间城市群逐渐成型,成渝两地才可能构成真正经济意义上的共同体。

  作者:本报记者 徐雅玲成都报道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