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汪潮涌:以国际理念做中国的投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 10: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搜狐狂涨背后之汪潮涌:以国际理念做中国的投资
  中国世纪投资家:

  汪潮涌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ChinaEquityGroupInc.)董事长与CEO1987-1990年,任职于美国大通银行纽约总部;1990-1993年,任职于标准普尔证券评级公司纽约结构融资部副主任;1993-1998年,就职于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任亚洲公司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1984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士学位,1984-1985在年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1985年赴美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见习记者 尤依露 北京报道

  国贸,北京的顶级写字楼,汪潮涌和他的信中利在里面安营扎寨四年多了。

  这简直就是摩根士丹利的办事处———记者对信中利的第一印象,进门处两把中式的椅子,门为深褐色且高耸入顶,右转进入,不算太大的办公室隐蔽而不张扬。与摩根不同,在这里,玻璃隔断随处可见,俨然一个IT企业的行事风格。

  汪潮涌对此很得意,“这是贝聿铭公司的一位朋友提供的建议”。国贸的办公成本很高,以跨国公司驻华的办事处居多,但汪坚持营造一种大投行的氛围,让员工感觉是在一个国际投资机构里工作。

  每周一上午九点,信中利的晨会。道指和纳指的走势、美联储格林斯潘老头的新动向是晨会的第一个议题,接下来是亚洲各主要市场的概况,再是中国的宏观大势及IT行业动向,最终谈到的才是公司的投资项目情况。

  汪潮涌丝毫不否认10多年华尔街工作经历在他身上的烙印———“已经浸到骨子里去了,没办法抹去。”

  这位前摩根斯士丹副总裁,生命中1/3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1993由纽约总部派往香港,后又受命组建了摩根的北京办事处,并任首席代表。

  刚回国时,汪潮涌经常被人误读,摩根的副总裁,在国人的眼中是个了不得的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汪只有反复解释,副总裁(vicepresident)在国际投行里只是一个专业职称,比经理(Manager)高,不及董事总经理(managingdirector)。此后又有人算了一下,原来副总裁就相当于国内的处级干部,没什么大不了的。

  1998年,这位处级干部离开了大摩,在国家开发银行做了一年副局级投资业务顾问,1999年创办了信中利。

  与大摩相比,信中利是一个小公司,员工只有20来个人。然而汪潮涌的做派一点都没变。公司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研究力量,2003年年末总结会,汇总产生了2000多页的研究报告,共分45篇,还有每周的市场行情分析。

  员工中有摩根的旧部,前中金的员工,还有国内外金融机构过来的,保证足够的多元化。瑞士瑞海姆银行行长的公子也在信中利工作,“他是来中国学点东西,觉得在国际化方面,信中利与在任何的跨国金融机构工作没有什么区别,而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中国本土的投资机会”,汪说,还有很多国外大学的MBA教授都希望能推荐人到信中利实习。“我是把公司当作一个风险投资与投行的EMBA在经营了,而有很多都是交钱的MBA所学不到的东西。”

  汪潮涌本身与客户打交道的方式一如既往。在国内做企业,难免有一些非工作的交往,洗澡、吃饭、泡KTV,汪潮涌从来不做那一套,每天西装革履,按时上下班,以至于现在回到华尔街见老朋友,大家都没有想到他还是一样的职业化。

  能在中国继续自己的事业,汪潮涌很开心,“我很享受在北京的生活和工作,这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创办至今,信中利恰好遭遇了资本市场的寒冬,2000年下半年网络股泡沫破裂,创投业风雨飘摇。在投资领域,国际大环境普遍不尽如人意,国内的A股市场、海外的资本市场都没有很好的表现,不少投资公司树倒猢狲散。

  信中利也许是个例外。

  在创投领域,信中利投资了12家高科技公司,其中2家成功退出,2家清盘,剩下的8家企业在投资组合上非常活跃。

  汪潮涌更得意的是,在2001年,当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时,同合作伙伴从高盛、英特尔手中收购了大量搜狐的股票。至今陆续退出,信中利的投资回报不亚于早期投资搜狐的VC们。

  去年SARS期间,从3月到9月,6个月不能正常开展业务。这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好几家公司投资的退出被推迟了3到4个月,汪称,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将有两三家企业能够成功退出———“这将造就不下10个亿万富翁”。

  采访过程中,汪不时被电话打断———孩子们催促爸爸回家。

  汪潮涌是一个将老板做得比较轻松的一个人,若是没有特殊情况,每天几乎都按时下班,周末与太太、好友爬山、打高尔夫球。“任何一个别的工作我都不愿意换。”

  谈起家庭,汪潮涌一副幸福的表情,他的太太是大名鼎鼎的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裁、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李亦非,有一个九岁多的女儿和两岁多的儿子。女儿能把唐诗读得琅琅上口,同时也能与邻居的外国小朋友相处得毫无间隙。既国际化,又中国化,正是汪潮涌所一直追求的。

  《21世纪》:你曾经在世界最高端的投行摩根士丹利工作过,信中利的赢利模式与其他投资公司有什么不同?

  汪潮涌(信中利投资公司董事长,简称汪):信中利的业务分为三块:创业投资、投资管理和投资银行,国内目前还没有把这三项结合起来的投资公司。在具体运作时,一开始不会承诺投资,先为目标公司进行投行业务,用投行的业务发现有价值的项目,能比较好地控制投资风险。

  《21世纪》:信中利的投行和创投业务是怎样的关系?汪:在建立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有把投行业务当作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信中利走的是以投行业务带动投资业务,为目标公司安排合理的投资组合,由原来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家、国际战略投资人、国际的大投行组成,而信中利是投资组合中的一方。

  《21世纪》:信中利在投资中的特色在哪里?

  汪:我会打一个时间差,信中利在风险相对较大、投资回报也相应较高的前期投资,能增加其他投资人的信心,而我们掌握公司的信息较多,对前期投资也是比较有把握的。朗新科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信中利的介入,既完成了对实达在朗新中股份的管理层回购,又引入了英特尔和高盛,这也是我们投行业务带来的增值服务。

  《21世纪》:你似乎三句话不离本行?

  汪:(笑)看来我是一个投行情结比较重的一个人。我倾向于用投行家的眼光来判断一个公司,更看重企业的财务价值,在信息对称的资本市场上,企业能值多少钱。这也包括对公司老总投资理念的引导,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对资本运营情有独钟,轻易地进入资本市场,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21世纪》:在基金管理领域,你与新加坡、瑞士等国的投资人合作,帮助他们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资本规模有多大?打算怎么投资呢?

  汪:去年我们的投资公司进行了一次增资扩股,引进了瑞士的投资人,尤其是瑞士的,也是世界上最苛刻的家族基金,能得到他们的认同,是对信中利最大的鼓励。

  我们与新加坡合作的私人股权基金总盘子一亿美元,第一期资金已经到位,春节后开始投资,这个基金定位于投资传统产业里的高成长民营企业。而在退出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选择新加坡上市,现在中国的前100名富豪有7位是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股东。我们并不希望其他资金马上到位,为了要控制合理的投资节奏,当有太多的钱可以投资的时候,投资的纪律性就会松懈。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1.5亿欧元的中欧产业基金在合作,也有美国、韩国的IT基金与我们共同投资。这种方式既能放大我们的投资能力,同时也能保持足够的自由度。

  《21世纪》:信中利自有资金的投向主要是哪些领域?汪:还是在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领域,分配比例是20%的早期或种子期,中期和成熟期各40%,预计投资额每年不低于两亿人民币。

  《21世纪》:从资本市场的总体情况看,2004年会比前一年要好得多吗?

  汪:如果从退出的角度看,今年会是我们的一个丰收年,同时也是投资的一个高峰,按时间算,我们的成熟期投资预期,投资后6-18个月能够退出,早、中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退出。值得关注的是,信中利会另外分出一些资源打造完整的投资服务链,比如为那些拿不到银行贷款,同时不想以高成本的股权融资的企业进行担保业务,还有私人银行业务,为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进行财富管理等服务。

  《21世纪》:你如何监控所投资企业不断变化的风险?汪:这很容易和谐。有些国内的投资公司喜欢往所投资的企业派财务总监,动不动就封账,要是亏了钱还要告诈骗罪。其实这是不应该的,亏损了投资者自己要分析原因,要认清责任,不能一失败就迁怒于创业家。

  《21世纪》:你以前是世界顶尖的投行的副总裁,办公条件、福利待遇都非常不错,现在自己做公司,没有这么阳春白雪了,会有落差吗?

  汪:没有落差,只有更多的成就感与自由度。作为一个中国的创业公司,我们始终保持着国际化的特色;作为专业化的投资机构,信中利既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行业影响力。

  《21世纪》:你本人非常推崇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但是我们都知道,巴菲特从来不投资高科技企业,而信中利的业务中很大一块是风险投资,是否矛盾了?

  汪:1995年,巴菲特第一次到中国访问,当时我作为摩根士丹利首席代表陪他吃饭,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的两种投资理念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放在时代的背景下看,巴菲特投资的都是在他那个时代是最新潮的,美国运通相当于现在的电子商务,它改变了支付的手段。而可口可乐,最有价值的是配方,就好像现在微软的源代码,关键是你能否发现价值被低估或者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投资目标。图:

  本报资料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