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在线版权事关唱片业存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 09:06 经济参考报

  数码音乐的版权保护问题困扰全球唱片工业。在线音乐毋庸置疑是唱片工业的一项革命,但前提是,必须突破版权壁垒。如不加以有效的保护,那么若干年后,谁来制作有自主版权的数字音乐呢?在越来越多的唱片巨头向“在线音乐服务商”转型之际,数码音乐的版权问题,无疑是全球唱片业生死攸关的核心问题。

  网络盗版偷走唱片业70亿美元

  说起因特网上的免费音乐,相信大多数网民不会感到陌生,音质优美并可以免费下载的MP3歌曲一度成为网络音乐的代名词,甚至还催生出一个庞大的MP3播放器市场,精致小巧的MP3播放器成为许多时尚人士的心爱之物。

  当2000年网络大潮席卷全球时,一个18岁的少年开始编织他梦想中的音乐网,他就是肖恩·范宁。当肖恩·范宁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校园开发Napster软件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想和他在维吉尼亚的朋友共享MP3歌曲文件,随后成立的Napster.com音乐网站允许世界各地的音乐迷们透过因特网交流MP3文件。

  Nspster的服务一经推出就获得空前成功,在短时间里吸引了5000万用户,最终,它被五大唱片商以侵犯版权为由推上被告席。

  2001年2月12日,美国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就音乐网站Napster版权纠纷案作出裁决,认为它侵害了各大唱片公司的版权。但是并没有决定立即关闭网站,而是把判决送回给低一级的地方法院。法官们说,这项裁决内容过于复杂,需进一步澄清。

  随着最近美国Napster的破产倒闭,免费的网络音乐还能听多久就已经很难说了。唱片业企业间的合并和收购的出现,显示一个行业的危机已经影响到某些企业的生存。在国际唱片工业界,危机来自网络音乐免费下载和大规模的私人光盘刻录,它们的出现直接导致唱片业的收入流失,并危及唱片公司的生存。

  《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称,调查显示目前英国至少500万人通过网络听音乐。统计表明每个网络音乐的下载者平均每月检索19首歌曲,至于使用高速接入者,这一数字则上升到25首。经过推算,整个英国一年中至少有10亿首歌曲被免费聆听。此外,在被调查者当中,57%的人(相当于250万消费者)承认曾把音乐刻录到CD上,每人平均制造4.2张碟片。令人担心的是,据对24%经常刻录CD者的调查:超过33%的人宣称,免费下载能使他们收集到自己喜爱歌星的最佳作品,这样就不必去买这位艺人的整张专辑。

  音乐下载业务的兴旺,对唱片公司经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中销售排名第一的环球唱片今年初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环球”唱片的CD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跌,2002年的唱片销售下跌8.8%,“环球”因此减少6000万张的销售量。由于销售业绩不佳,导致股价在12个月中由360便士跌至60便士。

  去年4月,全球排名第五的英国EMI唱片公司的股票被穆迪投资评为“垃圾级”。穆迪投资在解释这一评级结果时称:面对免费音乐下载的威胁,EMI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令人怀疑。

  SONY的一项调查称,在过去两年里,网络下载和其他盗版行为,前后从唱片业“偷走”70亿美元。

  网络立法呵护在线音乐版权

  在线音乐愈演愈烈的盗版现象,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

  1998年10月修改通过的美国千年数码版权法案是对网络上的软件、音乐、文字作品的下载、共享以及简单浏览经著作权保护的在线内容的新规则,对破坏著作权的技术绳之以法。在实施起的18个月里,开发和销售任何可以用来破坏著作权保护设备的技术都将被视为犯罪。

  前不久,美联邦版权局出台了网上音乐版税收费标准,规定美国因特网广播运营商在网上向一名听众播放一首歌曲,都必须向唱片公司、演唱或演奏者支付0.07美分(约合人民币6厘)。美版权局的这一决定,使在美国持续多年的网上音乐版税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1998年,美国国会曾通过数字版权法案,要求网络广播运营商向唱片公司等付版税,但并未规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在这之后,美国一些主要唱片公司和网络界为此争论不休,一直难以达成妥协。各界都在观望,等待版权局的决定。美版权局任命的一个仲裁小组,从2002年夏季开始听取各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认为,因特网广播运营商在网上每向一名听众播放一首歌曲,就应该支付0.14美分的版税。该标准比很多唱片公司期望的版税要低,但网络广播公司仍然叫苦连天,称这会让它们难以维持运营。美版权局最终订出的网上音乐版税收费标准,比仲裁小组所建议的减少了一半,有人因此将其看作是网络广播公司的胜利。尽管如此,按照新规定,1998年11月以来在网上播放的歌曲都要补交税款。分析人士指出,这笔累计款项对那些本来财政状况就不佳的小型网络广播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德国地方法院裁定:从网上复制音乐属盗版行为。德国巴伐利亚州地方法院最近裁定,从因特网上复制音乐为非法行为,提供音乐复制操作功能的网络服务公司将受到处罚。德国流行乐软件有限公司两年前控告美国在线网络服务公司AOL,称其提供的因特网操作平台使用户可不受任何限制地下载音乐,并由此造成了音乐制片公司的巨大损失。德国巴伐利亚州地方法院经过两年的审理最近裁定,从网上复制音乐属于盗版行为,视为非法,AOL需负责赔偿音乐制片公司的经济损失。法院并宣布,今后德国所有的网络服务公司都必须承担因提供音乐下载服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德国音乐制片管理协会负责人盖耶对巴伐利亚州地方法院的裁决表示欢迎,称这是实施网上版权的一个里程碑。反对这项判决的人则认为,这将有碍于因特网的开放与自由。因为不仅是音乐,类似的还有网上小说、网上电影等,如都采取控制措施,因特网服务最终将成为无源之水。

  与法院判决网上下载属盗版相对应的是,由公司自发组成的联盟也开始对网上音乐下载进行许可证管理。

  近几年来,互联网上的音乐销售一直受到一些瓶颈问题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些新的规定,因此,德国CEMA、英国PRS等5家公司共同发起和签订了一项协议,允许每个组织批准全球范围内网上音乐使用的许可证。与以往一些国际组织签署的有关网上音乐保护的协议一样,5家公司签订的协议涉及面也较广,其中包括web广播、网上音乐点播和以视频方式出现的网上音乐,参与签署这份协议的5家公司表示,他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公开一个面向词作家和音乐出版商分配许可证的机制。5家公司表示,鉴于在线音乐盗用问题日趋严重,采取internet音乐使用许可证这种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收费音乐任重道远

  对在线音乐,传统唱片公司可以说心里很不是滋味。人们普遍认为,Napster的死亡只是标志着免费模式的结束,并不影响在线音乐取代传统唱片发行模式的必然趋势。就在Napster倒下后,以AOL、Real、MSN、Pressplay、MusicNet为代表的巨头们迅速借力Napster开辟的在线音乐战场,拉起了收费在线音乐的大旗。

  网络音乐免费下载是否真的像唱片业巨头形容的那样可怕?有人认为,唱片业其实应该主动接受网络,提供合法的收费音乐下载服务。这一新业务的拓展,也许要比动辄几十亿美元的行业并购,能让唱片公司更快地摆脱困境。

  唱片巨头SONY副总裁霍华德·斯特林格预言,唱片行业要再过两年,借助更多的网上服务才能转危为安。他说:“我们在音乐上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一旦付费下载成为趋势,本行业将会出现复苏。”从去年开始,EMI将公司90%的目录放在网上,为注册用户提供下载服务;SONY也已有计划推出自己的网上音乐零售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BMG与SONY音乐的合并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五大公司主宰全球唱片市场格局的形成,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当时CD这一全新载体问世,取代传统的胶木唱片及磁带,一大批中小型唱片公司被大集团收编。20年后,宽带的普及引发娱乐业的销售革命,网络音乐下载的风行,将迫使大公司改变传统的营业模式。今后将有更多的IT企业进入古老的音乐制作、销售行业,人们将会体验到更多全新概念的音乐零售服务。

  虽然许多具有版权保护功能的新型网络音频视频格式被开发了出来,在微软等主流软件厂商的大力支持下,已经逐渐开始取代MP3格式。然而,付费在线音乐迈出的步子并不大。尽管有人估计,到2005年和2007年,付费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将分别扩大到4.95亿美元和12亿美元,但业界分析人士预计,目前付费音乐网站的用户尚不超过10万,GartnerG2的市场调查显示,近50%的人投票表示喜欢在自己的电脑上听CD,只有25%的人选择从因特网上下载音乐到电脑上,而愿意为之付费的,只有6%。

  付费在线音乐难成气候,虽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传统版权商给在线音乐设置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为了保证传统的销售渠道,他们对网络销售设置了种种限制,例如收取过高的版权费和对如何使用下载内容的苛刻限定。过高的授权费用必然导致销售价格上升,而对使用方式的限定也会使消费者望而却步。作者:胡慧平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4-2-6星 级: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