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平衡
本报记者 华中炜
老式煤球炉的浓烟漾开宁静的河水,河边洗衣服的妇女见怪不怪的和对岸刷马桶的互相打招呼,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中,没牙的老太太蹒跚着自己的小脚来到墙根前,有一搭没一
搭地和过往游人打着招呼:“要粽子吗?”
小桥流水,瓦屋倒影,斑驳老墙,这就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嘉善县西塘镇。在大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中,居住着2800多户居民。不外迁居民和严格限制商业活动,使这座古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增补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以前我们嘉善境内很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和西塘差不多,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都拆除了。因为西塘交通不便,所以免去了拆除的命运,能够保存得比较完整。”嘉善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蔡晓杰告诉记者。
正因如此,西塘的开发要慢于周庄、同里等其他地方。当周庄开始名声大噪时,一些嘉善人也慕名前去,却发现自家的风景不比那里逊色。1996年,西塘开发启动,从此游客人数呈几何级增长。1997年,西塘接待游客5668人,其中海外游客仅16人;到2002年,接待人数达到87万人,海外游客为73191人。
浙江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市场上西塘的知名度高于嘉善:知道嘉善的占55.2%,而知道西塘古镇的占为61.8%。
西塘的保护方式是让居民依旧在古镇区内生活,保护区内可见炊烟,可闻鸡鸣,可以真实地体验古镇的生活状态。“我们已经投入了大约1亿元进行保护工作,包括河道开挖、建筑维修、电线地埋和铺石板。另外,我们还进行延伸开发和宾馆、娱乐、服务设施的改造工作,以及刚刚起步建设的医疗康健园区。”嘉善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县长李泉明告诉记者。而蔡晓杰表示,“目前在大约1.1平方公里的西塘景区内,除了河水没有原来的清澈,其他基本没变。”
在西塘开发取得成功的同时,嘉善也决定做大旅游产业。县政府提出要重点突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与壮大第三产业,要发挥“水乡、古镇、生态”特色,主动融入“大上海旅游圈”。
记者在嘉善采访时,碰到浙江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给嘉善的20平方公里的北部水域做规划。项目主持人周宣森教授告诉记者,这个规划区以嘉善北部与江苏、上海接壤的区域为中心。规划书中介绍:“规划区内河网密布,湖面广阔,水质清澈;散布于湖畔的芦苇、菱藕、菖蒲等水生植物与万亩稻田桑园交相辉映,村落散布其间,‘江南水乡,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尽显其间。”
根据规划,北部水域将建设一个以湖荡湿地为载体的生态旅游区和大面积水网植树造林、临水草坪为载体的商务旅游度假区和高尔夫度假区(包括高尔夫度假区和国际康健园区)。“我们考虑仅仅只靠西塘让游客留下来一、两天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做好规划后,要启动完整的线路,延长旅客的逗留时间。要让北部水域融入整个长三角的线路和整体规划。把西塘作为一块背景,利用其文化底蕴,延伸到外围开发。”李泉明表示。
在评审会现场,一些专家认为,目前西塘的开发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应当继续完善,使其周边功能更加配套。规划区内的一个已经立项的高尔夫球场也引起了讨论。专家认为,嘉善的高尔夫球场很可能会赔本,理由是周边已经有好几个高尔夫球场,而且都在亏损。
“嘉善本身的客源并不充足,而是要吸引上海的客源,但上海本身已经饱和。”复旦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夏林根教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