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一飞 冯青 北京、上海报道
欧莱雅中国公司总裁盖保罗称,欧莱雅与靳羽西本人达成了协议,后者同意将羽西品牌的所属权转让给欧莱雅,本人也不再从事化妆品的行业。
2003年羽西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800万欧元,如果加上小护士,再加上欧莱雅自
己,这个数字就会相当漂亮;而这两个加在一起几乎相当于欧莱雅一年销售收入一半的品牌,很快就将合并进欧莱雅的财务报表中去。
有多少人恋爱,就有多少人分手。
1月23日,法国欧莱雅(L'Oréal)和科蒂(COTY)公司正式签署协议,收购其麾下中国化妆品品牌羽西(Yuesai)———8年前,当科蒂揽羽西入怀时,那一份激情触动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神经末梢,8年过后,当激情归于平淡,分分合合的故事继续上演。
失意的不仅是科蒂———它曾希望借羽西打入亚洲市场,但如今欧美市场的销售额依然占其全球销售额的90%以上。
失意的还有众多参与角逐的行业巨头们。羽西化妆品公司总裁雷荣发在1月30日的媒体见面会提及,在并购活动中,除了欧莱雅,还有宝洁———此前业界猜测的羽西买主焦点正是宝洁。
雷荣发选择欧莱雅的理由是其研发能力与文化背景,而欧莱雅中国公司总裁盖保罗喜滋滋地“补充上两点”:一是想要拥有羽西的“激情和愿望”非常强烈,羽西也非常清楚地感觉到;二是“动作非常快,非常有效促成了这件事情”。
盖保罗称,接下来会花一到两个月着手公司移交的手续,3月底希望能做一个最后的交割手续,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的羽西公司就全部归属于欧莱雅之下。
靳羽西彻底退出
羽西的发展轨迹很另类。1992年,美籍华人靳羽西女士创立该公司。羽西品牌在中国土生土长,且形势看好,1996年5月,羽西和科蒂成立合资公司。据了解,当年的合资实质上是一场收购行动。
1998年10月22日,羽西-科蒂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建立了靳羽西-科蒂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座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
在完成对羽西的收购后,欧莱雅将在中国拥有四家工厂:处于饱和状态的欧莱雅苏州工厂;收购小护士之后所得的宜昌工厂;羽西的浦东工厂及原先靳羽西建的深圳工厂。
靳羽西在解释她为何将羽西卖给科蒂时说,当时羽西生产能力有限,产品供不应求,新产品开发滞后,还有公司的运作也不完善,迫切需要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
科蒂集团1900年在法国成立,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并在美、法、德等国家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生产的香水品牌有近百种。1996年美国科蒂公司作为一家香水和化妆品制造公司,从母公司德国美洁时集团(Benckiser)中独立出来。
但是这买卖,于科蒂意义不同。
数年后,羽西依然是个只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品牌;而且除了羽西在中国市场保持赢利以外,其余3个品牌(瑞美儿、诺美思和阿迪达斯香水)的成绩都差强人意,尤其是像瑞美儿这样在欧洲市场上的地位相当于美宝莲在中国市场地位的品牌,却始终没有能出现在中国一线品牌的行列。
于是,分手,便成为难以改变的事实。
盖保罗称,此次收购的具体内容,一方面包括收购羽西原来的工厂、实验室,所有的人员,管理人、销售渠道,所有这些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另外一方面,在科蒂1996年跟羽西达成协议形成合资公司的时候,科蒂和羽西有一个对于它品牌使用权的合同,当时这个品牌并不属于科蒂公司,仍然属于靳羽西本人,欧莱雅跟科蒂达成了另外一个协议,就是从科蒂公司那里收购下它跟羽西签到2013年的品牌使用权。另外欧莱雅亦跟靳羽西本人也达成了协议,羽西本人同意将羽西品牌的所属权转让给欧莱雅公司,本人也不再从事化妆品的行业。
盖保罗说:“虽然品牌不再属于她,公司也不再属于她,但是欧莱雅集团希望她仍然能够在公司里面拥有一个名誉副总裁的身份,能够协同欧莱雅中国公司总裁成就这个品牌。”
这一次,羽西被欧莱雅收购之日,也许就是靳羽西彻底退出化妆品行业之时———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之后,根据双方的协议,李志达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进入化妆品行业,而且这是“协议的必要条件之一”。
宝洁猜想
春节前,包括靳羽西在内的羽西高层曾在内部年会上宣布,羽西2004年3月将卖给宝洁。
如今花落欧莱雅,“这么大的转变,也许只能用钱来解释”。业内人士如是说。另有消息说,羽西中国掌门人雷荣发此前曾经是欧莱雅台湾地区总经理,这一次是重归旧主麾下。
不过,这和收购小护士不同。
为了和小护士在收购价格上达成一致,欧莱雅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甚至影响了旗下卡尼尔护肤产品2002年的市场计划。
这一次,实际上并没有羽西什么事,完全是几大巨头间的博弈。
科蒂要卖,欧莱雅想买,宝洁也想买。
宝洁虽然是日化行业的老大,但是除了走高档路线的SK-Ⅱ以外,完全依靠玉兰油在中国市场上打拼,尽管玉兰油一直稳居护肤品领域的老大地位,2002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其市场综合占有率高达20%以上,但是一个品牌和欧莱雅多达10个品牌在同一个市场竞争一直是宝洁的心头之痛。
2003年宝洁在全球收购了威娜,便是向欧莱雅宣战的开始,矛头直指欧莱雅发家致富基础———专业美发领域。
但是在护肤品和彩妆领域,宝洁的步子始终小而谨慎。
办法之一是提升玉兰油的产品档次,这几年玉兰油不断推出新品,并且新品的价格一款比一款高,2003年9月为了配合高价位产品的上市,玉兰油聘请张曼玉为产品代言。
办法之二是并购。不久前有消息传来,宝洁将以32亿欧元收购妮维雅(NIVEA),妮维雅在中国市场的价位稍低于玉兰油,它的加入也许正好弥补了玉兰油提价后的市场空间。
但彩妆依然是一片空白。
羽西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
从市场定位上看,羽西、玉兰油和欧莱雅旗下的巴黎欧莱雅品牌价格相当,属于竞争对手;从市场分额上看,玉兰油和羽西在中国的华北、东北、华东、西南以及西北地区都是当仁不让的市场份额前三甲。因此,宝洁若能成功收购羽西,不仅为自己增加一个强势品牌,为玉兰油清掉一个竞争对手,还能使宝洁在护肤品市场的占有率实现绝对的优势,并且杀入彩妆领域。
欧莱雅织网
但是不管宝洁的算盘打得多好,这一次,羽西已经嫁入欧莱雅家,用盖保罗的话来说,“羽西作为中国女性品牌的标志,从此将追随欧莱雅”。
盖保罗1997年来到中国,那一年欧莱雅正式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总部,结束从巴黎到香港遥控指挥中国业务的历史。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盖保罗在中国市场上始终推行欧莱雅的“金字塔”战略,先后将兰蔻、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碧欧泉等10个品牌带到中国,分别切入高档、中档和大众彩妆等领域。来自欧莱雅的资料说,兰蔻、薇姿、美宝莲三大品牌分别占据中国高档化妆品市场、药房护肤品和大众彩妆市场的第一名。
2003年12月,欧莱雅成功收购小护士,为这个品牌金字塔奠下了最低的一层,从此切入中国大众护肤品市场,与国产品牌面对面竞争。
资料显示,2003年1至9月欧莱雅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6%。而整个2003年,欧莱雅全球销售额140亿欧元,同比增长仅7.1%。中国市场是欧莱雅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羽西的加入,使巴黎欧莱雅独立支撑大众化妆品中高档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虽然从市场定位上看,玉兰油、羽西、巴黎欧莱雅旗鼓相当,但是从市场份额上看,巴黎欧莱雅显然无法与前两者抗衡。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玉兰油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羽西处于第二或者第三的位置;而巴黎欧莱雅则始终望前5名兴叹。
也就是说,在拥有了羽西之后,欧莱雅不仅为巴黎欧莱雅成功地清除了一个竞争对手,并且拥有了在化妆品市场上与玉兰油抗衡的市场份额。
“这绝对是个划得来的买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管是联合利华、宝洁还是欧莱雅自己,从踏上中国土地的那天起就走过一条漫长的亏损道路;而羽西,则作为一个始终赢利的品牌,从科蒂转手给欧莱雅。资料显示,虽然羽西面临着品牌老化、上市推广不利等很多问题,但是其近几年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左右,2003年羽西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800万欧元,如果加上小护士,再加上欧莱雅自己,这个数字就会相当漂亮;而这两个加在一起几乎相当于欧莱雅一年销售收入一半的品牌,很快就将合并进欧莱雅的财务报表中去。
这还不是全部。
羽西在上海那个工厂此次也同时转手给欧莱雅,这样就为欧莱雅增加了一年6000万件的生产能力;此外,羽西在全国240个大型城市的800个销售网点也已经成为欧莱雅的囊中之物。而如果不计算美宝莲,包括巴黎欧莱雅在内的其余9个品牌,欧莱雅在全国市场上的销售网点都不超过1000个。
欧莱雅在中国,已经编织了一张网。(本报记者丁琳对本文亦有贡献)图:
2003年10月上海化妆品销售情况(资料来源:中国行业信息中心)(图表略,详见报) 图形 谭一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