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已经作出了将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今后一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为龙头,长三角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长三角的腾飞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辐射和牵引我国中西部经济并联手进入世界市场,在新世纪延续“中国奇迹”。
率先实现现代化
从国际上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太平洋沿岸正成为国际资本转移的场所,长三角凭据其有利的经济发展基础、科技实力、市场潜力等优势,将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强力″磁场″。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将在本世纪的最初几年内快速崛起,而其崛起也将成为先导,以整合京津唐和珠三角两大都市圈,挺起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
长江三角洲地区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21世纪初叶20-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化的目标可表达为:①产业结构进一步高度化,超过今天日本的水平,接近届时日本的水平;②城市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领先于全国10-15个百分点;③拥有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的基础设施体系;④人员的社会流动性和择业自由性大大提高;⑤经济活动国际化;⑥人均GDP水平较高,例如在现有水平上每过10年翻一番,即2010年时达到人均3000美元,2020年时人均6000美元,2030年时人均超过1万美元。
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将在全国发展中起下列作用
首先,这是落实邓小平同志分三步走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为中央、国务院提供了新的操作思路。如果能制定一整套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行之有效的方略与措施,那么,中央可以用这个经验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甚至大武汉地区等。中国真能在21世纪初叶把上述3到4个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就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就会在国际社会具有比现在高得多的地位。为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当成为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
其次,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造就一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火车头作用:①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②同世界经济的合作与融合;③同世界接轨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三,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提供一个区域整体城市化的全新样板,提供一个地区从传统社会转化为城市社会的历史经验。
最后,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提供一个学习现代经济、现代文化的一个大学校。国内各层次各方面的人员可以通过合作、交流、阶段性就业、阶段性学习和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具体深入了解什么是现代化,怎样更为有效地实现现代化,从中启迪心智、鼓舞士气、传播经验。
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以下共同障碍:
一是人地关系矛盾,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土地空间相对缺少,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高强度开发建设,使人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上海建立了如此多的高楼,令人忧虑。
二是产业发展的结构化矛盾,存在着大量低层次产业结构同构现象,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受到削弱,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都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是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恶化了本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太湖地区,流域面积仅占全国的0.38%,各种污水排放量却高达32亿吨/年,为全国的10%,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四是在经济发展中重速度、轻效益、重形态建设、轻功能开发,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从而大大影响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五是以行政区分割为特征的制度性矛盾是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障碍。
对策与建议
1.大力建设区域统一市场。要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完善市场体系,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各个地区和企业在生产要素上的比较优势以价格等形式在市场上充分体现出来,让企业在价值等杠杆的引导下调整生产、合理配置资源,进而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本区域的优势,避免产业结构趋同。
2.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在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上作更多的探索,如加强区域经济协调机构的行政权力、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成立区域共同发展基金等等。
3.发挥优势,扩大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对内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引起区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速本区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为本区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区域分工与合作。
4.统筹远规划,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发展,各地政府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统筹规划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发展各地的优势产业,避免产业结构趋同。通过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5.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太湖综合整治影响大、涉及范围广,是本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6.大力发展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仍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必须大力构筑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此来促进合理的区域分工,改善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执笔:上海市信息中心 吴维扬、张今明、杨程、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