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朋友来看我。谈话间说起开始工作的几个月,他把基本生活开支以外的结余都用来归还上学时的助学贷款了。望着这位年轻朋友诚实的面孔,我想到前不久教育部一位人士的话,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有些高校采取扣押没还清贷款的毕业生的毕业证书等材料,他并不主张这样做,但是他更反对有些学生恶意欠款。一位政府官员出面这样说,也说明助学贷款的归还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主观层面上讲,一是信用意识淡薄,把助学贷款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福利行为;二是的确有贷款时就没打算偿还的学生。客观层面上讲:一是学校和银行宣传、教育不到位,客观上形成国家助学贷款概念“混沌”现象;二是目前我国个人信用档案没有建立健全起来,为学生逃避还贷留下可乘之机。
面对新形势,强化学生信用意识,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建设,教育是基础。大学生既是最易接受新理念的人群,也将是未来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消费群体。还要加强法治观念教育,弘扬法制精神。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个人不讲信用将受到经济的制裁,将寸步难行。
诚信的缺失是目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仅仅把它归咎于大学生的确有欠公平。这就需要我们的社会和法律对此有相应的措施。去年9月,上海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的高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也第一次被纳入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学生的助学贷款偿还、信用卡使用等情况都将写进信用档案中,毕业后用人单位可以调看并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此同步,整个社会也要逐步完善信用制度,就像在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经收集了350万份的个人信用档案,这就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上海人有了自己的“信用身份证”。目前,上海市每天发放的6000多笔个人消费信贷中,至少有一半参考了这个数据库的数据,为商业银行成功规避潜在的金融风险数亿元。这就为学生归还贷款及保证今后助学贷款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的信用是最宝贵的信用,大学生要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培养道德的、信用的自觉意识。一个和谐高效的社会是建立在无数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个体以及组织之上的,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大家对诚信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诚信的金字塔。
专栏主持:何东宪
电话:63559988—2240
E—mail:
hedx@ced.com.cn作者:董乐铄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